女报记者 马腾
昨日上午,课间的铃声一响起,济南汇泉小学的苗萌就一溜烟跑到了操场西南角的一片菜地前。“白菜很快能收获了,我得去种植园瞧瞧去。”
这是济南汇泉小学专门为学生们开辟出的一块种植园,而对苗萌这个小“种植专家”来说,半年前连各种蔬菜的种子都分不清楚,现在说起各种蔬菜的生长周期、特点等,却是滔滔不绝。这些知识,苗萌大都是在学校的这块种植园里学到的。
在教育专家看来,孩子们越来越关注大自然所受到的危害,但是他们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却越来越少。现在的孩子们也许可以和你谈论亚马逊雨林的情况,却分辨不出麦子和韭菜。
小学生校园当起农夫
在济南汇泉小学西南角,通过一个小门,就进入了相对独立的种植园,以班级为单位分割成一块块小区域,每块地上都竖着班级的牌子。
该小学农场种植的蔬菜作物,由学生开班会决定,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学校还为此安排了老师,指导学生种植和日常管理。绿油油的麦子、芹菜、菠菜、大白菜……这一切与网上的“开心农场”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这些蔬菜、农作物都是同学们一把肥、一瓢水,踏踏实实劳动后培植出来的。“这个种植园就是我们的开心农场。”苗萌是六年级(2)班的班长,以前在家里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各种蔬菜,现在通过学校的“开心农场”,他学会播种、施肥、浇水,看着蔬菜生根发芽,一天天长大……最让他兴奋的是,这些蔬菜收获后送到食堂,同学们还可以一起品尝,“吃到自己种的蔬菜,感觉还真是不一样,很香。”
松土、归垄、撒种浇水……这种体验让学生们很感兴趣。“我最爱吃的是菠菜,喏,就在这里。”一名女生遥手一指,方向落在了一株青菜上面。很多学生七嘴八舌地指着种植的蔬菜说是自己喜欢的菜,可是,现场却是一片“指鹿为马”的混乱。“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爱吃的蔬菜长在哪里,长在什么季节。”该校老师齐敏说,有孩子告诉她,辣椒、草莓、青菜、菠菜都长在树上,这就是为什么学校要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方,把蔬菜请进孩子们的视野。
爱动物才能当动物饲养员
与汇泉小学相比,济南滨河小学的菜地颇具规模,约150多平方米。不过,学生们最乐于称道的不是这片菜地,而是他们的“小小养殖园”。
教学楼前一条石子铺就的小路向东延伸,在绿树、鲜花之间,一股清澈的活水从假山上缓缓而下,流入下面的小池塘,不少锦鲤在里面游来游去。当然,最令学生们喜欢的还是要数被木栅栏围成的动物饲养区了。因为在老师们为小动物精心设计的小木屋里,住着孩子们最喜欢的好伙伴———小兔子!“吃饱一点、长胖一点哦!”昨天下午,下课铃声刚响过,学生徐哲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一只兔子身边喂它吃菜叶。这一幕,让旁边10多个低年级同学一脸羡慕,“只有饲养员才有资格喂养小动物的”。“一定要很爱小动物,还不能害怕小动物。如果你只想玩小鸡小鸭,就绝对不会成为饲养员。”五年级的林琳是名饲养员,她说值周小组每天早上来上学,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看小动物,给它们喂食。
济南滨河小学副校长徐延春说起一个让她很感动的情节:有个低年级的孩子,中午吃饭的时候含着一口米饭跑到养殖场,吐出来,其实,这个孩子是想给小动物们喂米饭。“虽然孩子的做法不一定很正确,但是能够看到孩子最天真、最善良、最简单的童心。”
正因为孩子的变化,让家长感到了欣喜。张莹的儿子就在滨河小学读书,自己做生意时间自由。每逢周末,她都会邀上几个家长前往学校对盆栽蔬菜进行“料理”。“每次,儿子回家以后,都会和我分享,学校的萝卜从泥土露了出来,而且越长越高,小辣椒从青变成了橙,然后变成了大红色。”
让孩子亲近自然 家长有弹有赞
据了解,目前在深圳的中小学还出现了“自然生态课”。这种课程主要呈现两种状态,一种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一种是形式多样、风格全面,涵盖体验、研讨、夏令营、环保沙龙等多个项目,高度现代化的“生态课”,而“自然生态课”开展的丰富程度,显然取决于学校的教学硬件资源水平。
“学校里有种植园、养殖场,让孩子们多一种体验,增加童年的群体乐趣,让他们的校园生活更真实和幸福。”在济南滨河小学副校长徐延春看来,这种尝试和做法中也有诸多的无奈,“分辨出麦子和韭菜,让很多学生挠头”。
“现在孩子的世界太小了,除了学习,就是游戏。”徐延春说,对70后、80后来说,放学后,在马路两边随手就能逮到青蛙,春天时用小瓶子在墙缝里抓蜜蜂,夏天时到池塘边钓龙虾,而如今的孩子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虽然孩子在学校里也上自然生物课,但是大多‘纸上谈兵’,因为没有切身体会,孩子们下课就忘了。”
对于这种现象,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志坤是济南一家外贸企业的销售主管,孩子上四年级。在他看来,与认识蔬菜相比,孩子对于社会的认识以及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认识蔬菜的过程,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两天,而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则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与其现在纠缠孩子识不识蔬菜,不如将精力放在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上面。
疏远自然 焦虑消沉会赖上孩子
“这一代孩子已经离大自然太远,这种远离自然的结果是更多的儿童肥胖症和更多的儿童心理疾病。”济南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张洪涛教授说,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太容易被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等高科技产品吸引,在自然环境中反而会手足无措,感到无聊,因为他们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
张洪涛说,疏远自然会带来各种成长问题。生活越贴近自然的孩子,在面临生活中的压力时会产生越少的心理负担。孩子的家庭周围自然环境越多,孩子就越少出现多动、焦虑或消沉等行为。“让孩子学会亲近自然,首先家长要放下自身的焦虑,不是盯着孩子一时的成绩,而是着眼于孩子的将来。”济南大学社会学龚教授说,认识到孩子从小让孩子学会大自然相处,能够为孩子的一生奠定一个温暖的基础,不管以后会有怎样的经历,他都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
其次,家长也可以陪伴孩子在城市寻找自然的元素:等车时看看马路两边的行道树,用手摸摸树皮,感受树皮的质感,看看叶子的形状……让孩子亲近自然,让孩子从封闭的生活圈子中走出来:限制孩子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在固定的日子里,比如每个周日,或者每月的某一天,计划一次令人惊喜的户外活动等等。
媒体链接:为亲近自然孩子得在校园当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