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凤凰网:年度杰出诗人提名简介

    日期:2012-04-06来源:凤凰网 浏览量:

         郑小琼《纯种植物》(花城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女工记》(南方都市吧2011年发表)


        郑小琼,女,1980年出生于四川南充市的一个贫苦农家。2001年3月中专毕业,到东莞打工并开始诗歌创作。2007年5月21日,获得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同年6月3日,获得东莞荷花文学奖年度诗歌奖。有多篇诗歌散文发表于《诗刊》《山花》《诗选刊》《星星》《天涯》《散文选刊》等报刊。与韩寒、邢荣勤、春树等一同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


        《纯种植物》是郑小琼的诗歌近作结集。这本诗集见证了作为“打工族”代言人的郑小琼的坚守和努力。正如诗集前言所说,诗集取名“纯种植物”大约也暗合了“自立”的信念。诗歌内容上已不再局限于描绘工厂劳工,“一个女工的场景”更多地被“时代的场景”所替换。某种意义上,她已跳脱出“打工诗人”的题材桎梏。用文学评论家张清华的话说,“从郑小琼的诗中读到的,是有关我们时代的所有秘密,这秘密混合着主人公情绪的撞击、思想的煎熬、道德的拷问和生命的洗礼,他们互相交混着、蜂拥着,生发着稠密、派生的饱满力量。”2011年8月9日,郑小琼的组诗《女工记》后半部在南方都市报大家版选登,她原初设想是写一百个女工,记录下女工真实的人生故事与生存状态。从她身上,我们清晰看到诗人对自由和信仰的全新认知,以及诗歌本身的新一轮复苏。


        吕德安《适得其所》(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吕德安,男,1960年生,现居住在福建和纽约两地。出版诗集《南方以北》《顽石》以及长诗《曼凯托》《适得其所》。


        《适得其所》是吕德安精选近十来年的满意诗作结集而成。他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因此有人将他誉为“中国式弗罗斯特”。有评论认为,《适得其所》再次证明了汉语诗人也有经营千行长诗的能力,而且比他上一巨作《曼凯托》更摇曳多姿。在他笔下,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物都得到恰当、巧妙的安置,放在每一个有效的位置,赋予它们饱满的形象和丰富的层次。谈及创作,吕德安说:“我们的写作总是随着生活而变化。”诗因质朴而获得天然之力,诗因诚挚而获得读者的信任。


        黄灿然《我的灵魂》(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黄灿然,男,1963年生于福建泉州,1978年移居香港。1988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现为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曾任《红土诗抄》主编、《声音》诗刊主编和《倾向》杂志诗歌编辑。著有诗集《十年诗选》、《世界的隐喻》、《游泳池畔的冥想》;评论集《必要的角度》、《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格拉斯的烟斗》。译有《见证与愉悦》、《卡瓦菲斯诗集》、《里尔克诗选》、《聂鲁达诗选》、《巴列霍诗选》;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合)和《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桑塔格《苏珊·桑塔格文选》(合译)、《重点所在》(合译)、《关于他人的痛苦》、《论痛苦》、《同时》;拉什迪小说《羞耻》及哈金小说《疯狂》。曾获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奖和中文文学创作奖新诗一等奖等。


        诗选《我的灵魂》收录了黄灿然从1987年到2007年二十年间创作的作品精华。他的诗铅华剥尽,姿态从容且淡定,保留了一种对日常生活的敬畏之心。在黄灿然的诗作中,他试图用生活中具体可感的细节来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他努力地使诗鲜活,保存着纯真与淳朴,继而对人生对生命开始严肃的沉思。正如诗人西渡所评价的,他使当代诗歌对口语的使用达到自如的程度,在当代诗歌中成功地引进了口语灵活的节奏。与此同时,黄灿然的诗所流露出的感情也相当节制。评论家荣光启认为,他对于世界不是没有充沛的情感,而可能是穆旦在《赞美》中所言“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而可能是在拼命地节制。在现实中在诗歌中,他对于这种爱的涌动时一再忍耐的。


        陈先发《写碑之心》(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陈先发,男,1967年11月生于安徽省桐城县(现桐城市)孔镇,现居合肥。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供职于新华通讯社安徽分社。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前世》、《写碑之心》,长篇小说《拉魂腔》和长篇哲学随笔《黑池坝笔记》等。曾获《十月》诗歌奖、《十月》文学奖、中国十大新锐诗人、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及海南岛诗歌双年奖等荣誉。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国文字。


        《写碑之心》源于诗人的亡父之痛。诗歌却没有仅仅停留在私人体验的伤痛叹息,而是借“父亲”的隐喻,向“集体的空乏之躯招魂”。陈先发的诗歌主张只有两句:一是“本土性在当代”,二是“诗哲学”。对他来说,只存在真伪之别,并无先锋与否的区别。这一主张深刻彻底的在其诗作中得以表现。他的诗以古观今、以今发古,被评论家认为是“追求古典传统与现代精神的深刻融合以及本土基因的汉诗现代性”。在形式建构上,他的诗歌采取了多褶皱构建句式与段式的艺术手段,“对于遏制当代诗歌写作日益口水化和直白化的不良趋势来说,陈先发的诗歌提供了一种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写作范例”。


        路也《心脏内科》(《人民文学》2011年10月刊发)


        路也,女,1969年出生,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执教于济南大学文学院。著有诗集《风生来说没有家》、《心是一架风车》,长诗《心脏内科》等,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你的芳邻》,以及长篇小说《幸福是有的》《别哭》《亲爱的茑萝》《冰樱桃》等。于2011年荣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诗歌奖。


        用诗人、评论家谢冕的话说:“路也的好处是精彩出于自然,技巧不露痕迹。她把平常的爱情写得惊天动地,乃是由于刻骨铭心的挚情激发了神思。”路也的《心脏内科》有着小说的张力和戏剧的情节,通过对心脏经验的诗化书写,“观察视野转向了更为宽广、也更为深邃的生命内部。”正如评论所说,这首长诗对人性的诠释真实客观,有着切肤的疼痛感和个性化的表达质地。


     


     


        媒体链接:年度杰出诗人提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