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济南日报:第六届信博会系列报道 以信博之炬引燃“智慧山东”之火

    日期:2012-03-31来源:济南日报 浏览量:

        步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以更快速度从传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各种信息化创新手段的应用,让我们日益生活在一个“智慧的地球”之中。“智慧”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建设“智慧山东”规划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而回顾我省信息产业建设的历程,足以看出历届信博会像是一面旗帜,号召和凝聚着各方力量,引领着“智慧山东”建设走向一片光明的未来。


        ●“智慧”的开启,推动了山东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
       
        回溯到十年前,济南信息产业仍然零零碎碎。以位于高新区的齐鲁软件园为例,虽然成立于1995年,但直到2001年,该园区只有一栋孤零零的大楼,周围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入驻企业更是少得可怜。2002年,首届中国(济南)信息技术创新国际论坛暨博览会的召开,开辟了园区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的新时代。
       
        在首届信博会上,来自美国、瑞典、印度、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签约了大批高科技项目,涉及软件开发、宽带网络、环保工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等多个领域。其中,台湾华慧控股有限公司与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了价值二亿美元的芯片集成电路项目,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公司与韩国LG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浪潮乐金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与济南齐鲁软件园签订入驻协议;山东中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与美国KST公司合作建立软件出口加工基地;新浪互联信息服务公司建立与齐鲁软件园的全面合作。同时举办的六场信息技术专题论坛上共有来自海内外三十一位政府要员、IT界顶级学者和企业界精英发表了精彩演说,集思广益,对我省信息产业建设出谋划策。
       
        首届信博会突出展示了我省的产业基础和投资发展环境,作为面向信息产业领域的窗口,为山东省积极引入各种资源,推动信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济南市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头作用,同样以齐鲁软件园为例,从软件园大厦启用到驻满企业用了不到9个月;从产业项目启动到6.5万平方公里园区内的项目建设只用了一年半;从软件园创业广场这一国际一流的大楼开工到企业进驻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同时,园区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组建企业联盟以及加强公共技术平台的应用,对企业的服务不断升级,为企业创造的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新鲜的血液成功注入,济南这座历史古城、老工业城市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嵌入了“智慧”的大脑。


        ●“智慧”的融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要求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4年,第二届信博会的举办对我省信息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深远影响。在众多签约项目中,美国金苹国际投资集团的GPS项目,在齐鲁软件园征地30亩,投资5000万美元,生产GPS、芯片封装、3G手机等,从此济南有了自己的手机生产厂;再如将市信息产业局和浙江省浙大网新软件产业集团合作建设烟台“市民卡”项目,该项目投资1.5亿元,并已于2008年开始运行,市民只使用一张卡就能够缴纳水费、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等多种费用,还可以乘坐公交车,大大方便了烟台市民的日常生活。这些项目的签订为我省工业、电网和交通领域内的信息化建设开辟了良好开端。
       
        2006年,立足我省、我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实际,第三届信博会按照“招商洽谈会前做、项目成果会上签”的要求,精选了一大批招商项目赴海内外招商,并广泛与参会客商对接洽谈。会上签约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对壮大济南乃至山东的信息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以中创与澳大利亚环球风险系统有限公司外包代理协议为例,两家公司合资成立环球金融系统公司(GFS),通过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全面支持我省银行业务流程转型,从核心业务、中间业务,到信贷管理、风险评级等各个领域提高信息化应用,使金融系统更具灵活性和智能性。
       
        同时,为了将“智慧”更好地融入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信博会通过全方位展示信息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促进市民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培养了良好的科技节日氛围。与展会配套举办的“IT行业青年精英论坛”、“IT人才交流大会”、“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软考’状元面对面暨软件人才发展论坛”、“济南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信博会暨信息化知识竞赛”、“济南首届主题手机短信大赛”等系列联动活动突出体现了对人才环境的重视,为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塑造良好的人力基础。


        ●“智慧”的渗透,促进了我省“两化融合“的高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省信息产业的高速迈进,渐渐形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需要加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率,助力节能减排,促进工业做大做强,让全社会共享信息化成果。
       
        在这样的宏观形势和政策指导下,2008年第四届信博会以“创新、融合、发展——— 绿色IT产业升级”为主题,展示了世界领先的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通信产品、节能降耗信息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同时,济南大学科技园数字创意产业园项目、浪潮LED光电子产业园项目和济南市宽带网建设、设备终端研发和生产线引进的战略协作项目也顺利签约。2009年11月,总投资40亿元的山东省最大光电子项目——— 浪潮(济南)光电子产业园在济南高新区奠基开工。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建成,具有LED外延片150万片、LED芯片250亿粒、灯具等应用产品100万套的生产能力。到今年6月项目三期全部建成后园区将成为国内唯一拥有碳化硅衬底材料、外延片、管芯、封装器件和应用产品完整产业链的国内一流光电子园区。这将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信博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展将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充分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走进信博会,观众不仅看到了物联洗衣机、冰箱,还有无尾电视、智能厨房、会发电地板、机器人……更发现在不远的将来,还可以通过住网络住宅、使用网络冰箱、乘坐网络汽车等,进入科技家庭的生活模式。而刚刚出台的三网融合政策,也在信博会上为市民所深入了解,国家广电总局的首次参展,让观众切身体验了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的融合技术。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线,信博会充分展示了能源、交通、轻工、教育、农业、医疗、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人们体验了刷手机乘公交,用手机替代公交月票和IC卡等,如同进入了“未来世界”。信博会像是一具特殊的望远镜,通过它可以看到信息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激发了我们对未来数字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智慧”的山东,让古老的齐鲁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我省提出了构建“智慧山东”基本框架的任务。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方面,要加快推动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化,逐步建立完善的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物联网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加强物联网统计和分析,深化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慧矿山、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重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按照国家部署,继续深化“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即将举办的第六届信博会,正是以行业应用为主线,围绕智能工业、智能金融、数字农业、数字物流、智慧医疗、职能交通、智慧城市、数字校园、中小企业信息化等九大领域,分别设置主题展区。一方面,邀请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供应商展示其相应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精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单位进行示范展示,逐步形成示范推广效应。在本届信博会上,人们将会了解到信息技术在钢铁、汽车、船舶、机械设备、消费品等传统产业上的渗透融合;在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再造、提高经营决策效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的促进提高;也将见识到如何利用物联网、3G技术、云计算、三网融合建设精准农业;利用FRID、传感网等技术加快以物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新模式和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届时,还将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组织对口行业的用户单位开展现场工作会议,互动学习借鉴交流,推进信息技术在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
       
        本届信博会将是一场展示和交流、学习和促进的华丽盛会,也是一副丰富精彩的画卷,描绘着数字城市、智慧生活的宏伟蓝图。相信第六届中国国际(济南)信息技术博览会将携手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打造“智慧山东”的美好明天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媒体链接:第六届信博会系列报道 以信博之炬引燃“智慧山东”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