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腾 陈剑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本是合家欢聚把酒言欢的团圆日,但形形色色的职场人却各自有着无法过节的苦衷。在现代职场高压力的情况下,快节奏的工作、漫长的旅途,让年轻人感慨回家过节也是种奢望。
日前,一项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人群中有56.5%不能回家与父母一起过节。三成职场人有五年时间未回家过中秋。
不能回家过中秋的人,有着满腹的牢骚和无奈。同样无奈的还有父母。子女多年不能回家过节,就为吃顿团圆饭,只得专程来找子女过节。但他们同样有诸多牵挂和无奈,“也不能和亲戚们一起聚聚了。”
独生子女多中秋流行“老探小”
中秋节除了赏明月吃月饼,在人们心中更有团圆节的含义。现如今,80后群体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人也已成家立业,婚后的这些人面临着“四二一”式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也不轻快。”
为了不让儿女为回哪家过节犯难,也为了让人口本就不多的家里添些热闹,80后的家长们走出家门,开始去儿女家过节。
住在济南市翡翠郡小区的80后夫妻小马和小霜,新婚一年赶上了婚后第一个中秋节。两人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爸妈的心头肉,中秋节前接到各自父母的电话,“回家来过节吧。”
小霜跟丈夫商量,白天去公婆家过节,晚上去自己父母家吃饭。这让丈夫挺为难,自己也是独子,婚后第一年过中秋少了自己,他怕父母伤心。为了去谁家吃团圆饭,夫妻二人起了争执。“干脆把他们都接咱家过节吧。”小马的提议得到了妻子的赞同,双方的家长也觉得人多了热闹,于是六口之家聚在一起过了团圆节。
29岁的于伟却没那么顺利,同样是独生子,在济南市工作的他,父母却在千里外的兰州市生活。今年喜得贵子后,于伟一直没抽出时间带妻子回老家探望父母。中秋临近,父母让他带孩子回老家过节,可单位加班只有中秋节半天假期。
好在老两口才6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得知了儿子的难处后,干脆坐着飞机来济南市找儿子过节,“今年是顾不上亲戚了,过年时再一起聚聚吧。”
昨天上午加班结束,于伟的父母早已被儿媳妇接回家中。父母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孙子,也在千里外的他乡圆了团圆的梦。
儿女不回家老人到居委会诉苦
对玉函北区居委会主任王敏来说,除了处理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还要义务承担一项工作———陪孤寡老人聊天。
王敏是个热心人,居民家里有点事都愿意找她。尤其是逢年过节时,空巢家庭的老人只要没事就愿意到居委会找她。“老人们就是念叨孩子。”王敏也耐着性子听。
中秋节前,63岁的仇大妈又找王敏唠叨了几句:“每年都说回来过节,没一次能说话算话。你说,是不是我的思想太落伍了?”
仇大妈的儿子大学一毕业就到大连工作,自从前年结婚后,小两口就春节能回来一趟。这让她心里觉得别扭。“你说,他向领导多请一天假回来看看,有这么难吗?”仇大妈像是在问王敏,又好像在自言自语。拉着王敏说了十几分钟话,她又好似想明白了:“万一耽误了孩子工作,我宁可他别回来。”
据了解,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100人左右,其中超过半数属于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有点事都装在心里,这还不把人给憋出毛病来。”王敏说,常常与老人聊天,她差不多是半个心理医生了。
忙于工作 子女想尽孝却多有无奈
今年中秋节,邵光黎不打算回家,为了这个事,她和母亲争执了很长时间。“害怕老妈太伤心,我就给爸妈报了旅行团,让他们在游山玩水中过节,弥补一下我不能回家的遗憾。”
邵光黎的老家在曲阜,前年到北京一家信息公司工作。“刚离家的时候每天妈都会给我打一通电话,问我吃饭了没有,天气变了有没有添衣服,言语中带着不安与不放心”。
有一次邵光黎因为有事,错过了母亲的电话。“太忙了那天就没有回电话,第二天听我爸说,我妈一直在等我的电话。”“其实,心里十分难过,责怪自己没有好好回报父母的爱。另外,我觉得母亲也太依赖我了,我希望我不在父母身边时,他们依旧可以开心地过自己的生活。”邵光黎说,过中秋节单位只有两天假期,时间太短,来来回回太折腾。中秋节当天,她约上几个朋友到饭店吃饭,也算是一起过个团圆节。
有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空巢家庭占整个中老年人家庭的40%,其中中年空巢的比例开始多了起来。
对此,济南市计生委发展规划处处长梁开增说,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中年空巢”现象将普遍化。
伴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家立业,以及子女出国留学低龄化、异地求学、异地工作等情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年父母在子女离家后会感到失落、焦虑,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空巢老人”现象,现在正在逼近一些城市的中年家庭。
回不了家 网友共忆曾经的美好
回家团圆是每个人的愿望,但由于工作、上学等各种原因,很多人的中秋节只能在思念与忙碌中度过。除了给家人打个电话,通过键盘将自己的思绪敲在网上,也成为网友们抒发感情的手段。
在新浪微博上,“中秋节”排在话题榜的第一位。通过微博搜索“中秋节”,近千万条微博都在中秋之际发布了自己的心情状态。
很多在外忙碌的名人们,也通过微博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演员姚晨在微博中写道:“月是故乡圆,想念家乡,想念家人……”童话大王郑渊洁也在微博中鼓励网友在中秋节“互粉”,用友谊冲淡孤独的伤感。
在一些QQ群和网络论坛里,各种原创的思乡诗和祝福,也被网友们相互转赠。但字里行间依然代替不了面对面情感交流,好在网络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在英国曼彻斯特留学的济南女孩方莎莎,与同宿舍的3位中国留学生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与家人过了个“面对面”的中秋节。虽然两地时差较大,“但是见到父母的笑容,吃着在唐人街买的月饼,感觉我此时就在家中。”
三成职场人 五年未能回家过中秋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然而,漫长的旅途、快节奏的工作、高额的开销让回家过节成了一种奢望。而心灵的那一头,除了冷清的“空巢”家庭之外,更多的是父母的企盼和挂念。这边是儿女的无奈,那边是父母的思念,这也成了职场人士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职场中人,有32.6%的人已有五年未能与父母一起过中秋节。与父母一起过中秋的次数在3次以上的职场人占到35.1%。
同时调查显示,26—30岁的职场人中近五年内从未与父母一起过中秋的人最多,占41.6%,该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济南大学社会学教授崔恒展说,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中国人从古到今一直对这个节日特别重视,平时忙点也就算了,中秋节孩子不回家很多父母心里不是滋味,所以会出现“老看小”的现象。但能到子女身边的老人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老人来不到子女身边。独自过节的老人的心理特别脆弱,只要不是迫不得已,孩子最好回家看看,实在回不去的话,也要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此外,除了给父母物质回报之外,年轻人也应平日在情感上给父母更多的安慰,趁着周末抽出时间来探望父母,在尽孝心的同时也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
媒体链接:为顿团圆饭父母奔波千里来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