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5月9日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而这些事故多与各类添加剂有关,比如,三鹿奶粉案中的三聚氰胺,红心鸭蛋中的苏丹红,双汇事件中的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中的柠檬黄。这些事故导致人们一提起添加剂就唯恐避之不及,那么是不是食物中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剂呢?
一只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看到这样的报道,真让人毛骨悚然。那么,食品添加剂到底该不该使用呢?
济南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专业教授张炳文说:“为了保证食品的品质,增加它的保质期,或者是在加工过程中更加便利而添加一部分物质。这部分物质首先前提是添加进去以后,不会对食品的营养价值造成破坏,不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
既然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那么,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为什么都跟添加剂有关呢?专家介绍,这是因为商家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是违法添加非食用添加剂造成的。而很多人常常会混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苏丹红、瘦肉精等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而苏丹红、瘦肉精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为此,卫生部、农业部不断更新非法使用物质名单,至今已公布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的名单。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也是良心工程。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多用“减法”,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为此,国务院近日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在2015年年底前将公众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到80%以上,将中小学学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5%以上。(来源:齐鲁网)
媒体链接:近九成食品含有添加剂 不必谈添加剂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