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都市女报:假日繁荣之后又将萧条 农家乐为啥只乐这几天

    日期:2011-05-04来源:都市女报 浏览量:

        7年前,王军揣着10万块钱,到大门牙景区投资开起了一家农家乐。对他来说,“日进万元”就发生在身边。当时的王军见到同行,一开口声音都要高上一个调。


        如今,他不仅找不到当年那种豪情,还要绞尽脑汁地为日后的经营发愁。假日到南部山区游玩的市民有增无减,王军的生意却大不如前。他觉得,农家乐越开越多,相互抢客源,生意不好做。


        可游客也心存不满,去农家乐就是为吃顿饭,有特色的项目屈指可数。那些掩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农家乐,无法让人真正“乐”起来。


        “日入万元” 这种好日子一去不返


        从二环南路向南行驶17公里,就能到大门牙风景区。这是进入南部山区后,第一个较有规模的农家乐经营区。


        玉符河在此处由东向西穿过,“农家生态园”、“农家小院”的招牌密集分布在河南岸山坡上。


        此处亲水近山,“五一”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五一”前两天,南部山区就迎来40万游客,农家乐生意火爆。


        济南市历城区旅游局综合科李科长说,南部山区的农家乐兴起于2002年前后。锦绣川乡黄金石屋村的农家餐馆,被看做是济南“农家乐”的策源地。


        如今,这里大大小小的“农家乐”餐馆有六七百家。


        5月1日中午,来吃饭的游客进进出出,整个餐馆就好像在吃流水席。


        “要天天都是假期,咱这生意不就更好做了。”这两年,王军难得这么高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点了一支烟。


        王军是大门牙景区较早经营“农家乐”的老板,7年的发展历程,让他深谙“农家乐”的经营之道,成为业内翘楚。


        2004年夏天,他就在这儿开起农家菜馆,除带来自己的招牌菜,还特意请了几个会做农家菜的厨师。“06、07年生意最好的时候,不管是哪天,都得到晚上9点多才能关门。”


        王军说,靠着河边吃农家饭,还能游泳、捉鱼捕虾,很多人都冲这个环境来的。那时,一天营业额就达1万多元。


        不过,从2007年起,王军很难再体会到“日入万元”的喜悦。这一两年,除了节假日外,连周末都冷冷清清。“原来,一天要杀十几只土鸡招待客人,现在生意大不如前,一个星期都杀不了十几只鸡。”他说。


        众多农家乐开始对他的店形成包围之势,准入门槛越来越低,有些就是一夜之间开起来的,“支个帐篷,放几张桌子,这就能开业了”。“到景区玩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却越来越不好做。”如潮的客流涌入南部山区,王军的餐馆里却坐不满。


        市场洗牌 农家乐接连倒闭的警示


        大门牙景区是“农家乐”的聚集地,3公里路挤了80余家农家乐。


        这里几乎所有的农家餐馆老板,都与王军一样,面临“看景区脸色吃饭”的难题:中午热闹,晚上冷清;春夏热闹,冬季冷清。


        每年过了10月份,进入旅游淡季,南部山区少有人来,大多数农家乐只好关门歇业。而且,以前春夏秋三季都很热闹,这两年只有小长假生意好,去年的三季还不如以前的一季赚钱多。“究其原因,除了大背景油价上涨、物价上涨外,无不与现在的农家乐缺乏特色有关。”张虎在红叶谷景区附近经营一家农家乐,他的话中透出对前景的担忧。


        他隔壁的一家店,两年时间更换了4个老板。周围一公里路的农家乐,最近半年已倒了七八家。“一看挣不着钱,很快就走了。”这让他越来越担心自己的生意。


        最终,张虎决定搏一回。他把隔壁店盘下来,引进旋转木马、射击等娱乐设施,尽量多吸引游客前来。“现在能留住一些人了,不过还是不如以前。”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张虎看来,专门投资开店的不多,“想借此捞一把的人却不少。”


        一名曾经营“农家乐”、现已转行的老板,透露了转行的诸多无奈:“由于同在一个地方,大家的菜源和做法大同小异,大家来吃过几次后,农家饭的吸引力就降低了。只能通过相互压价来吸引顾客。由于自己的店面是租赁的,一年的租金就四五万。经营成本较高,亏本厉害,最终关门。”


        难觅特色 百姓称“农家乐,不乐”


        济南“农家乐”历经近10年的发展,不仅经营状况由热趋冷,市民的质疑声也很多。


        以前,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市民许琳就跟家人朋友到“农家乐”走走,第一次去,感觉很新鲜,但后来多走一些地方,吃来吃去就是烤鱼、土鸡等等,都是着眼“吃”,而且菜品雷同多,特色少。


        不仅“农”味不足,“乐”趣也不多。已来南部山区葫芦峪吃过两次饭的陈强说,最多加上打牌、钓鱼,玩的项目也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既不打牌又不钓鱼的游客,来这里恐怕只剩下吃饭了。如今油价涨得那么厉害,开半天车就为吃一顿饭不值得。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如今门牙等“农家乐”附近的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河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布。即便划船是免费的项目,游人也因水臭而放弃。“两年前,河里各种肥鱼、螃蟹多得是,现在捞半天一只也没有。”市民小马说,对以前的日子很怀念。


        折腾环境 欲关闭水源地附近的农家乐


        针对大门牙等景区的多数“农家乐”生存现状,历城区旅游局市场科科长贾祥春分析,能称之为“农家乐”,需要达到许多标准。该局对于“农家乐”的规范标准手册长达70多页,其中最基本的农业生活趣味体验及饭后提供住宿,都是门牙等景区“农家乐”不具备的。


        更主要的是,这些依山傍水而建的饭店,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一些生活垃圾没得到及时处理,也对水源造成了污染。他们准备联合有关执法部门,取缔像玉符河这些水源地旁边的农家乐。


        同时,为规范市场,2009年历城区旅游局为“农家乐”经营制定标准,要求机关干部每人负责几户“农家乐”,帮其创业发展,并提出了星级评定的方案。


        现已评出达到星级的“农家乐”中,三星级的8户,四星级的3户,都能同时接纳300人就餐,并提供住宿。


        在评星时,一条主要标准,就是要跟农趣结合,跟山水环境结合,如现在很多店主打山庄牌,提供的就是一种都市农夫的生活。


        前景展望最高星级农家乐啥样


        昨天,阳光有些微弱,空气中还夹杂着一些薄雾,把仲宫镇刘家村的幽幽山谷装扮得有些朦胧。


        旅游局颁发的四星级农家乐牌匾,高高摆放在“八里峪农庄”装饰精美的大厅中间。正是这块牌子,给这里的生意带来了更多的收获。


        谈到自家这个最高星级的农家乐,朱经理自信满满:“我这里的客房之前就达到国家三星级的标准了,经过进一步改造,四星级的农家乐我们当之无愧。”


        与大多农家菜的粗放朴实不同,鸡要走地鸡,鸭要野生鸭,水用的是山泉水。八里峪的农家菜从选料到做工都很考究。更夸张的是,这里还种了8万余株红叶树、数万棵向日葵,建了葫芦长廊、南瓜长廊和丝瓜长廊。


        但是,上了“星级”,并不代表贵。在这里点一桌10人份的饭菜,把特色肉菜都算上,也只需300元不到。“五一”期间,记者又询问了三家星级农家乐。他们的普遍反映是,政府适时推出的农家乐评星计划,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商机。


        以赏花为主题的梨园山庄位于仲宫镇东郭村。这家经营户说,“政府评了我们三星,说明对我们是认可的,游客选择时也会偏向星级农家乐。”“挂了星的农家乐就是不一样,从服务质量到环境卫生都让人耳目一新,真正体现出星味。”多数客人评价颇高。


        积极探索“乐文化”


        要让“农家乐”这朵野花开得更艳丽,除了经营者自我提升外,更需政府部门的规范与引导。


        “农家乐不只是吃顿饭!”历城区旅游局综合科李科长说,政府开始推出“农家乐”十村百户工程,对每家给予5000元的补贴。一些农家乐快速向主题型转型升级。


        “原来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到外边走了走,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范水渔村农家乐一位负责人说,通过走出去发现,游乐项目单一,宣传缺乏特色,政府组织的培训让茫然的他茅塞顿开。


        随后,他以马术为主题,采用中西结合手法,打造新型综合生态休闲园——— 蔬菜采摘及苗木观赏区。跑马,这个起源于西方的休闲运动方式,一引入还真吸引了不少游客。


        济南大学资源与人力环境学院副教授陆敏说,像范水渔村这样的成功转型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城市人去“农家乐”要的就是感受回归山林的闲情逸致。


        那种纯粹向商业餐饮蜕变、偏重吃喝的农家乐,往往偏离农家特色,这对方兴未艾的“农家乐”发展,有着很强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农家乐是什么?李科长将之称为“都市人的圣地”。就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农家乐让都市人置身自然风景之中,饱享食宿游玩之乐。如果把消费场合和娱乐方式完美结合,农家乐就能长久地乐下去。记者 马腾 孙昊 陈剑峰
     


    媒体链接:假日繁荣之后又将萧条 农家乐为啥只乐这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