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利杰 李占江 报道
本报济南4月24日讯 今天,第二届“激扬青春 建功新疆”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巡回宣讲团在济南大学开讲,这是他们走进山东的第一站。四位优秀志愿者——王江山、刘常静、乔晓高、骆红梅的志愿服务事迹引起与会学子的强烈共鸣。
王江山、刘常静两位志愿者均来自山东。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张辉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山东共派往新疆2411人(新疆地区1769人,建设兵团642人),其中志愿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西部、建功新疆的近40%。
这些留疆人员有的成为了学校教学骨干,有的成为了当地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了山东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来自潍坊高密的王江山,现任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六连副指导员、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他说,新疆基层很多部门都只有一个光杆司令,他们每个人几乎都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独立承担起部门的全部工作。
来自临沂的刘常静进疆后被分配到了塔城的一个乡镇担任乡纪检委干事。乡纪检委多年的档案杂乱无绪,从没有接触过纪检工作的她,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整理纪检档案上。来年工作检查,“奉献的快乐”悄然降临:四项纪检工作,她有三项得了第一名,还有一项创新工作被作为典型推广宣传。外表柔弱的刘常静表示:“经过两年的志愿者服务,现在给我压再重的担子也不怕了。”
通过几年的进疆志愿服务,每位志愿者心中都对“西部计划”存有一份独特情结,他们表示:“如果说我们在新疆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那要感谢‘西部计划’这个舞台。”一位志愿者说,“做一天志愿者,服务西部一天,也是我们一辈子的荣耀。”
志愿者奉献服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很多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扎根新疆,继续谱写属于他们的信念之歌。王江山在两年志愿服务结束后,向团党委递交了留团工作的申请。对自己的新岗位,王江山激情满怀地投入。2010年度,他被评为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称号。而据刘常静介绍,与她一批来的28名志愿者,留下了一半多。有的在志愿期未满就坚定了留疆的信念;有的回到山东老家找到了一份待遇丰厚、稳定的工作后,却觉得,最美,还是那片为之奋斗一年的土地。于是放弃山东的一切,又重回新疆。
在这些志愿者的感召下,更多的优秀大学生也投入到了“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这个集体中。记者获悉,今年山东将选派700多名优秀大学生赴新疆进行志愿服务。
《大众日报》2011年4月25日第2版
媒体链接: “服务西部一天,也是一辈子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