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陈光标最近有点烦。
首先是一组在日本救灾时,他在日本福岛灾区看望伤员的照片。这组登在他微博上、被其称为手机拍摄的照片,惹来众多网友质疑,说照片明明是出自佳能高档相机而非手机,并且将他的救灾照片嘲讽为搞摄影展。
然后是一组他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的照片。其中一张,陈光标站在盈江地震灾区受灾群众中间,左手拿着一摞人民币,右手摆出一副“V”字手势。另一张照片中,陈光标笑容灿烂地被灾区民众簇拥着,每个人手中握着高举过头的百元大钞。
这组照片一经披露,几乎招致网民更为排山倒海般的批评:作秀,演戏,不恤震区民众尊严……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企业家陈光标,在3月份被卷进了舆论的漩涡。
在“盈江照片事件”两天后,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质疑,陈光标说:“我有一些委屈。”
争议“暴力慈善”
进入2011年以来,陈光标面临的“作秀”指责开始多起来。
首先是年初的“钱墙秀”。1月24日,在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门前,10万元捆为一块“钱砖”后码成墙,一共150块砖,陈光标站在1500万元“钱墙”前宣布,将联合全国90多名爱心企业家,向新疆、云南以及江苏苏北等地区捐出1.27亿的款物。
照片一出网上便开始热议。批评声不绝于耳,大都认为他过于“作秀”。其实这已经不是陈光标第一次制造“钱墙”了,2010年同样也是年前的慈善活动,陈光标码的那座“钱墙”更为雄伟,330块砖,3300万元人民币。
然而,在讨论声还没平息之时,陈光标又来到台湾,把对他的行善争议延至台湾岛。
1月27日,陈光标“台湾行善感恩之旅”抵达台湾。此行他携带1.1亿元人民币,在台北、新竹、南投、花莲一路向低收入户、独居老人、单亲家庭者当面发钱,每户原则1万元。
对此,台湾社会迅速分化为两大舆论阵营。一方面对他的行为大为赞赏,并认为会让台湾企业家有所警醒;另一方面却认为他“侮辱台湾人”,桃园县、新北市作为接洽县市,明确拒绝他的发钱行为。
针对台湾对陈光标的质疑部分,大陆也有网友批评,这是陈光标宣传诉求和个人形象的双输。
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更是对陈光标式的慈善方式直呼为“暴力慈善”,认为这是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
一直以来,以“高调做慈善”为行为准则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开始接受社会舆论对他翻天覆地的争议,甚至是非议。
与中国古训“行善不为人知”的教导相反,陈光标的行善规则就是要让人知道。他做善事总要喊上媒体和当地政府,拍照、录像、捐赠证书一个不能少。据陈光标介绍,他从事慈善事业以来,已获得了2300多本荣誉证书,3000多条锦旗,10000多条哈达。
面对社会舆论对他高调行善的口诛笔伐,全国政协常委、济南大学原副校长、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张承芬认为,陈光标的舆论困境,是因为他高调的个性冲犯了中国的中庸之道。甚至在今年“两会”期间,陈光标骑着自行车来开会、现场派环保袋等行为都招致一片骂声。可见社会舆论对高调的人是多么不顺眼。
“我高调行善不为自己,是为推进中国慈善事业进程。”陈光标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都是这样解释自己的高调之举。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长认为,陈光标高调慈善加速了中国慈善事业进程,至少提前了10年。
同时,官方也对他进行了肯定。两会期间,民政部长李立国对陈光标高调行善行为给予了肯定:“行善的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个性化,无论是高调行善,还是低调行善,都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我认为他(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是好的,是具有倡导性和带动作用的。”
3月20日,陈光标在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首期中国基金会领导人高级研修班”上,对质疑他的“暴力慈善”做出回应时说:“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的方式去推动。中国需要我的‘暴力慈善’。”(刘明霞)
媒体链接:高调陈光标的争议“暴力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