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济南时报:20亿元打造世界最大城中泉水湖

    日期:2011-03-31来源:济南时报 浏览量:

    2007年“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将大明湖扩建确定为重点工程之一?作为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内容2007年10月12日?是大明湖“湖史”上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2004年1月10日,一个消息在市民中不胫而走:大明湖要扩建了,规划都出来了,放在泉城广场等着老百姓提意见呢。


        大事儿!这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儿!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当时公示的《大明湖扩建改造规划方案》,距离它第一次专家论证已经过去了近3年。


        3年打磨,终得公示,这是一个漫长而谨慎的过程。而此后对规划的进一步细化,也体现了这一决策的复杂与慎重。


    规划数年磨一剑


        大明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由城中泉水汇集而成的城中湖泊,属独一无二的旅游景观。历史上,大明湖比现在要大,湖周边的生态比现在要美,但随着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明湖景观逐渐萎缩,特别是大明湖东半部分,被原南北历山街分割,成为后来的“小东湖”,并被破破烂烂的建筑包围,直至成为一潭即将干涸的死水,大明湖成为“园中湖”。


        2001年5月30日,大明湖扩建规划方案经过山东省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组第一次论证。随后,由两院院士、著名规划专家吴良镛先生主持,清华大学和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依据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在进行大量社会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大明湖景区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大明湖由“园中湖”变为“城中湖”,强化大明湖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景观作用,激活古城北部的历史文化景观。


        为使规划方案更具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城市设计方案构思指导下,编制了《大明湖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方案》,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孟兆祯院士等国内著名园林专家进行了咨询论证,几易其稿,修改完善后形成了规划成果,并在2004年公示,公示期为1个月。公示期间,成千上万的市民来到泉城广场,一睹大明湖的规划。


        2005年,大明湖扩建工程拆迁动员大会召开,这标志着大明湖扩建工程正式开始动迁。2007年“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将大明湖扩建确定为重点工程之一,作为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内容。


    20多亿元还原“半城湖”


        2007年10月12日,是大明湖“湖史”上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总投资概算20多亿元。拆迁总面积22万平方米,扩建后景区总面积由74公顷扩增为103.4公顷,扩大用地29.4公顷。其中水面由46公顷扩大为57.7公顷,陆地面积由28公顷扩大为45.7公顷。新建七桥风月、秋柳含烟、明昌晨钟、稼轩悠韵、竹港清风、超然致远、曾堤萦水、鸟啼绿荫八大新景区,新建28座桥梁,形成“一路、两湖、多岛、十六景”的新明湖景观。


        从这天起,大明湖周边来的市民更多了,每个人都希望早点儿看到新明湖的诞生。所有人的心愿只有一个:看到一个堪称精品的新明湖。


        大明湖扩建改造过程中,改变了景区原先一览无余的特点,增设新景点,营造曲径通幽效果。在对湖岸的处理上,施工人员主要以缓坡、山石驳岸等人工自然式湖岸为主,配以芦苇、干屈菜、黄芦蒲、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和谐、生态的湿地景观。


        扩建改造后,大明湖新增水面11.7公顷,新增2000多米游览河道,砌垒8000多米湖岸,尽量减少硬质湖岸,多建设软质湖岸。


        据统计,新建湖岸中,软质湖岸占2/3以上,这种湖岸不用生硬的压顶石直接压顶,而是种植植物,点缀山石,丰富水际线变化,为鸟类、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在绿化过程中,大量运用乡土植物的同时,积极引进新优植物,丰富园林景观植物。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大乔木为骨干,多栽植垂柳、馒头柳、水杉等适应高地下水位生长的树木。


        同时栽种白皮松、大叶女贞等常绿树种丰富冬季景观,栽种五角枫、三角枫、红枫等充实秋季景观,配置丁香、海棠、玉兰等增强其他季节季相变化。此外,园林部门还规划了芦苇、蒲草、荷花、千曲菜等20多种适应浅水区生长的湿生植物,净化水质,美化环境。


        对扩建区域内的树木最大限度保留,因为这些树多是柳树、刺槐、白蜡、椿树等乡土树种,既体现泉城特色,又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对扩建区域内少量与规划冲突的树种,在景区内就地移植。


    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大明湖新扩建景区增加8处景点,这些景点用水道自然相连,又各成体系,游览起来情趣横生。扩建改造共建设28座桥,28座桥一桥一个特点,不重样。在栏杆、材料、坡度的选取上,设计人员既让其满足交通功能,使桥上能走车,走人,桥下能通船,又使桥具有景观效果。


        大明湖扩建改造区域和老明湖明显不同的地方是,没有一味扩建湖面。改造中,园林部门挖掘文化内涵,增加一些游览河道,丰富游览情趣,使大明湖由单纯陆上游到增加水上游,使游客能更好地在此观赏、体味泉城之美。改造中按照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建设要求,在古城区保护改造方面,泉城路以南片区将形成相对独立的风格,对新建大体量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对现有建筑进行景观改造。大明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明府城北边,其有关建筑风格将尽量靠近传统民居,由明府城向大明湖片区自然过渡。


        大明湖扩建范围内保留建筑的梁、顶子、柱子甚至土坯等多数已老化,需改造并赋予这些建筑现代使用功能。扩建改造过程中,园林部门对秋柳园、东仪宾府等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对拆迁出来的各种旧石料全部重新使用,不足部分从外部采购。这样做,既传承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底蕴,又可与时俱进,便于市民和游客观赏游览。另外,扩建改造过程,保持了济南文脉的老街老巷被很好地保存起来,修旧如旧。如,秋柳园、秋柳街、秋柳诗社都是用历经沧桑的老石板铺成。原有钟楼恢复不动,只是进行清理恢复。扩建后的大明湖南岸正对县西巷位置是“明湖晨钟”景区,景区组成主要元素有钟楼遗基、康和尚院、明湖居、闻韶馆、闻韶台(戏台)、司家码头、枕湖草堂、钟楼广场。这里是一处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改造后建筑风格全部贴近明府城传统风格,市民在此健身、休闲、娱乐时,即可体味到泉城的古韵之美。


    “还湖于民”兑现公益承诺


    “大明湖新辟的景区等到绿化等工作都做完后,抽一天,把墙都推倒,让老百姓直接进去。”2009年的济南市“两会”上,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作出了大明湖新区免费开放的表态。“还湖于民”、“大明湖应该免费”……早在2004年大明湖扩建方案公示之时,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代表、委员,对于大明湖扩建后能否免费开放一直密切关注。在2008年11月召开的“2008年济南经济文化发展论坛”上,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大学城市发展学院院长、教授马振民就曾呼吁,大明湖应仿照杭州西湖,取消门票,“还湖于民”。最终,2009年9月下旬,正式开放的大明湖扩建新区实现了免费开放的承诺,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大明湖扩建带来的好处,真正地将公益还给市民。开放首日,有超过6万人次的市民涌入景区。2011年2月,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重游大明湖,新大明湖如诗如画的姿采让75岁的舒乙由衷赞叹,感慨之余,他提笔写道:“今日大明湖,又大,又明,又湖”。


        大明湖的扩建所带来的“明湖印象”提升着济南人的生活。住在大明湖畔,凭栏观湖赏景的生活,着实让不少人魂牵梦绕。随着大明湖扩建改造逐渐完工,大明湖从“园中湖”变为“城中湖”,济南人居住湖畔的梦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老城的含金量也随之大幅提升。


        长期以来,济南人买房子爱选靠南的楼盘,原因是这里紧邻南部山区,空气清新,居民区相对较少,居住环境宽松,生活相对舒适。但随着大明湖扩建改造的消息传出,看好湖畔美宅的市场销售前景,许多开发商抢占湖边宝地,争相开发楼盘。被济南房地产界提及多年的大明湖板块成为购房人争抢的对象。


        业内人士介绍,大明湖板块广义上以大明湖公园为中心,南至大明湖路,东关大街,北到北园大街,西起三孔桥街,东至历山路。虽然目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退,但这块稀缺的品质生活区域已成为泉城房地产市场的主力军,无论是楼盘开发数量还是市民热购前景,都因一湖泉水而弥足珍贵。


        扩建后的大明湖,东与东护城河连成一体,西与西护城河相互沟通,北与北护城河一脉相承,南与明湖路、百花洲、芙蓉街、王府池子等最体现济南老城特色的地区融在一起。在这个泉城特色标志区区的核心部分,有来自外地的全国知名地产品牌入驻,有本地一批高品质楼盘开工,地产商激烈角逐战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市政建设、近在咫尺的泉城路商圈和北园大街,怡人的湖畔景观,数量众多的学校等等,都成为楼盘加价销售的筹码。特别是一湖泉水,更是勾起了许多在入住都市风景豪宅的欲望。


        据了解,杭州西湖成功扩建后对周边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而西湖周边的房价也在不断攀升,项目升值潜力为不少业内外及置业者看好。大明湖从“园中湖”变为“城中湖”后,在房地产市场火热的今天,起的催化作用私毫不亚于西湖。“坐拥近水楼台,独揽湖光山色”,坐在自家阳台上观明湖景色,成为许多置业者的人生目标。


    明年年底前连通小清河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城市园林绿化暨名泉保护工作会议上,一个新的消息传出,让人们知道了新明湖又将给我们带来惊喜。会议上提出,如果2011年拆迁能够完成,那么2012年底就能实现大明湖-小清河通航工程完工。


        据介绍,大明湖-小清河通航工程是泉城生态水系规划“一环、两线、三湖”通航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老城区和滨河新区的景观视廊和绿色走廊。通航工程全长2.2公里,两侧绿地各宽15-30米,建设面积18.6万平方米,将实施河道开挖,新建桥梁和船闸、防洪闸、节制闸,改造管线,灯光亮化,并结合沿线实际情况建设绿化节点(河道与两侧绿化带宽90米),丰富文化内涵和城市景观。


        大明湖与小清河连通后,将为远期构建护城河-大明湖-小清河-北湖-华山湖水上游览线奠定基础。根据计划,该工程2011年主要进行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工作,对具备条件的项目进行施工。如果拆迁工作能在2011年完成,通航工程计划于2012年底前完工。工程今年投资估算超过3亿元。


    《济南时报》2011年3月31日第T18版
    媒体链接:20亿元打造世界最大城中泉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