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济南时报:家教一对一 爱心翩翩飞

    日期:2011-03-28来源:济南时报 浏览量:

        本报记者 赵言民 实习生 吴桂娇 刘青 张晓莉
       
        家在舜玉社区、同上初二的王鹏和李森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3月27日上午9点,他们兴高采烈地迎接与他们结对的泉城义工家教———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的齐红善和闵慧。
       
        3月20日,在舜玉社区“爱心大篷车”活动现场,来自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的10名泉城义工与舜园社区的10名单亲家庭的孩子率先结成了爱心家教对子,为他们提供为期一年的免费家教服务,而当天就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以及第一次家教试讲。与王鹏和李森一样,另外8名单亲贫困家庭里的孩子,也都迎来了他们各自的泉城义工老师。


        学生和老师很快进入角色
       
        “这里既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和气势……”泉城义工杜敏婷正在念《春到蓼城》这篇作文里的一个段落,旁边12岁的杨小乐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着。这本来是老师布置的摘抄作业,但是和杨小乐商量了之后,他们决定采用一个念一个写的形式,因为杜敏婷觉得“这样还能让他多学点生字”。杨小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刚刚做完的三页数学习题只错了两道小题,杜敏婷笑着说:“这孩子数学不错,而且字写得也很好,一问才知道他的钢笔字在全国还拿过奖呢。”
       
        从杨小乐家到济南大学走着只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3月27日吃完早饭,他拿着作业跑过来了。“我写完作业让老师给我改改,然后再学一下不会的题。”考虑到孩子的安全以及以后辅导的需要,泉城义工们会根据情况决定到孩子家里去或者孩子到学校里来。尽管最初打算的是提供一年的家教,但是杜敏婷觉得自己会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定,“只要我有时间,只要他有需要辅导的地方,我都会尽力做下去。”其他的泉城义工也都是一样的想法。


        要辅导功课,更要关怀他们成长
       
        11岁的陈冬是跟着妈妈一起过来的,手里还拿着一本侦探类的小说。陈冬的妈妈告诉泉城义工,“我家孩子学习成绩还行,也爱看书,但是就是不太爱跟别人交流,希望你们能多多锻炼他。”负责辅导陈冬的是泉城义工张文涛,在跟孩子做了简单的交流之后,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告诉记者:“陈冬的性格和我小时候很像,不太爱跟人说话,喜欢看小说玩电脑,我打算先从跟他聊天开始,以后熟悉了再慢慢引导。”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泉城义工服务队的负责人李梦说,组织这次爱心家教,除了辅导孩子们的功课,“也让他们更多地跟其他孩子接触,跟这些哥哥姐姐交流,让他们能更活泼开朗、健康成长。”而等到天暖和些的时候,李梦他们还准备带着这些孩子一起出去玩,或者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二对二,优势互补


        “推土机的履带之所以要宽一点,钉子的头之所以要尖一点,都跟压强有关……”齐红善正在给上初二的王鹏复习物理,讲解一些王鹏学得不太明白的知识点,“这次辅导主要是以课本知识为主,习题为辅,我还会偶尔补充一些他们现在可能还没学到但是比较重要的物理知识。”
       
        在他们后边的桌子上,闵慧正在听李森读英语单词。“我英语比较差,单词什么的都不太好……”李森很不好意思地看着自己没怎么做过笔记、白白净净的英语书。针对李森的情况,闵慧决定从最基础的单词学起,“先教他读会这些单词,调整他的发音,然后再开始背单词,一步一步地来。”一整个上午,他们俩都在埋头认真地读单词,李森从最初的死记硬背,到最后根据音标读出单词,闵慧很开心地看到了他的进步。
       
        闵慧擅长英语,齐红善擅长物理,他们俩现在不再仅仅是“一对一”,而是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二对二”,争取让李森和王鹏的英语和物理都能取得进步。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泉城义工家教和学生们很快都进入角色,有的在检查作业,有的在谈心,有的在讲解课本……负责人李梦看到这些觉得很开心。“我想把这个活动作为我们服务队的特色一直办下去,一届一届地往下延续,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帮助。”
      
        除了首批结对的泉城义工济南大学服务团外,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学生泉城义工与全市100名单亲家庭的孩子爱心结对,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免费家教服务,陪伴他们健康成长。(文中受助少年儿童均为化名)



    《济南时报》2011年3月28日第A16版
    原文链接:家教一对一 爱心翩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