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新闻纵横

    音乐学院师生参加教育部第三期艺术大讲堂活动

    日期:2025-05-08来源:音乐学院 浏览量:

    5月7日上午,教育部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的“中国艺术大讲堂”第三讲活动,音乐学院组织师生在2教集中观看“舞台与银幕的中国气度”专题学术讲座,部分师生通过分散收看及回看方式进行学习,当天共计871名师生参与讲座。本次活动意在深化师生对中华美学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认知,探索新时代艺术创作、舞台表演的中国特色表达路径,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学校美育的深入开展。

    本次讲堂的主讲嘉宾有国家一级导演江平、国家一级演员刘佩琦及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胡智锋。江平导演的报告主题为《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之路》,他以多部经典影片为例,结合自己的导演实践经历,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老一辈艺术家赵丹、于蓝、田方德艺双馨的故事,热情鼓励青年创作者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去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国家一级演员刘佩琦以《文艺创作之魂——从表演到银幕的中国气度》为题,结合自己的演艺经历讲述了他对文艺创作、舞台表演、演员对中心事件的态度、演员对人物的研究、演员对生活细节的体悟。他强调了角色塑造中“艺为心,德为魂”的核心理念及在舞台上展现中国气度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分析了什么是好的表演,着重指出“艺术创作需耐住寂寞,守住德行,才能传递中华文化的气韵与厚度”。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胡智锋教授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他从“心”“力”“度”三个层面剖析了新时代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职业素养。“心”即对国家、民族、人民、生活的爱心、责任心与无私奉献之心,是一种无疆的大爱,任何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之作都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高度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在舞台上展现中国气度。“力”是艺术家展现共情力的关键。共情力是一种高超的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这是来自人民的情感、来自艺术家阐释的情感、来自作品的情感,从而使艺术家不仅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外在的情感,而且能够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度”是艺术家追求的境界。“高度”是艺术家始终站在人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前沿,用作品表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华美学精神;“温度”是艺术作品要接地气,充满人文关怀,走进观众的心灵;“尺度”是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与表演中坚守真善美统一的原则,追求艺术的审美性。

    此次“中国艺术大讲堂第三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广大师生带来了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大增强了师生的理论探索意识,助力学校打造特色美育品牌、构建起立体化与沉浸式的美育体系。音乐学院在今后的艺术教育工作中,将以培养更多具备家国情怀的人才为己任,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共情力”,向善而歌,为学校美育工作做出音乐贡献。


    撰稿:王众    编辑:赵华磊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