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50余名学生志愿者,分别为主校区和舜耕校区老年趣味运动会担任裁判工作,在赛场内外织就一幅“银龄”与“青春”交相辉映的温情画卷。志愿者同学用青春力量护航银发赛场,用青春温度点燃500余名老同志的热情。

趣味运动会得到了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挑选认真负责的同学参与志愿服务,保质保量完成裁判工作任务。本次趣味运动会设四个年龄组,9个不同项目分男女组同时进行,从刚退休的老师到90多岁的老同志,大家热情高涨,在志愿者有序组织下,老同志有的在投掷沙包、有的在套圈、有的在趣味投篮,各个项目在场地中热闹进行,学生志愿者们分工明确,耐心为老师们讲解比赛规则和流程,为老同志加油鼓劲,让银发参赛者们感受到“赛场有温度,竞技无压力”。
老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相处融洽,在各个项目进行过程中形成代际互动的双向奔赴,老同志认真服从裁判,感受到青年学生的热情和活力;同学们内心尊重曾在讲台上授业、在岗位上坚守的老师长辈,感受到老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老当益壮不服输的精气神。有的同学说:“看到老教师努力完成比赛的样子,像看到自己爷爷奶奶一样亲切。” 同学们在这场特殊的“实践课”中读懂“奉献”的双重意义——既是用行动关怀长者,更是从老一辈手中接过“责任与热爱”的接力棒。从志愿服务到精神传承,部分志愿者同学说,希望有机会听爷爷奶奶讲述他们在济大奋斗的故事,让这场运动会成为代际沟通的长效纽带。老一辈用岁月沉淀的从容,为青年示范“热爱可抵时光漫长”;年轻人以蓬勃的姿态,向长者证明“传承自有后来人”。两代人的双向奔赴,书写着校园里最动人的温暖叙事。
本次与二级学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成功合作,是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跨代际活动的有效尝试,展现了青春与银发的温暖碰撞,今后学校关工委将继续开创“校院协同、代际共育”的创新实践模式,吸引各二级学院关工委的深度介入,使各项活动从单纯的志愿服务升级为系统化的育人工程。
撰稿:赵洁 编辑:赵华磊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