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新闻纵横

    外国语学院教工党员用责任与担当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

    日期:2022-04-23来源:外国语学院 浏览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外国语学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部署和决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面对近期突发疫情,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工党员闻讯而动、主动冲锋,以最快速度、最严措施、最暖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涌现出一系列感人事迹。

    传统·传承

    “年轻老师有孩子,家里事多,有什么事安排我就行”。疫情初期,为响应学校号召,学院需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招募一批同志驻扎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招募令一经发布,全体党员迅速回应。60后、70后老党员们主动请缨,冲在前面,甚至还起了一些“争执”。“按年龄来,王老师长几岁,我先来,她排在第二梯队吧”,“听我的,丛老师晚上睡觉不好,让她休息,我来”……59岁的梁爱民老师,57岁的王秀梅老师,52岁的丛日珍老师、周琰老师,几位平均年龄55岁的老师相互之间各不相让,争先到“疫”线。

    “家里和孩子的事情我都能安排好,家人也都全力支持,请书记安排我参加”。老党员担心年轻党员家里孩子小主动请缨,年轻党员则担心老党员身体受不了坚持要报名。日语2001班、2002班、1901班班主任、日语系主任许慧敏,大学英语教师丁一,英语系教师朱蕾,行政党支部潘文静等同志,他们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一名高校教师,更是一名党员。疫情面前她们第一时间安排好家里孩子、老人,义无反顾奔赴一线。

    榜样·带动

    “孩子已经写了入党申请书,正好可以给她做个榜样”。英语2101班班主任、英语系党员教师吴丽,虽然身体抱恙,但在关键时候仍然冲在最前面,她宽慰家人说现在身体还行,值班时会提前带上药,做好一切准备,在困难面前,她说这是一名30年党龄的老党员应有的觉悟。吴老师的家属作为公职人员已经奔赴疫区,孩子作为一名大二本科生,在父母的带动感染下,积极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目前也已经在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群人带动另一群人”。正是党员教师这种干在前面、冲在前面、舍我其谁的信仰和精神,带领学院每一位普通教师都行动起来。法语1801、1802班班主任、法语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李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服务工作,学校封闭管理期间,为校内学生购买药品、点对点带学生到指定地点做出国、考研体检等;各系部专业教师离岗不离线,竭尽所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业、排解困难、引领成长。

    坚守·护航

    “没问题,我可以”。自3月30日学校封闭管理以来,他们一直坚守在教学区内。加起来已经100多岁、自嘲为“药罐子”的学院党委书记于文、院长李常磊,他们一直坚守岗位,不折不扣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郭英,带领学办人员深入宿舍、用心用情、严防死守,筑牢疫情“隔离墙”;还有开学至今未休过一个周末的学办主任、团委书记刘毅,兼任司机、送水员等连轴转不停歇的辅导员吴杨洋,家属上夜班时孩子只能交由邻居照顾的学院研究生秘书宋高,为了守候毕业班学生给孩子断奶的正科级组织员陈晓,驻守学生公寓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辅导员傅蓉,驻守西院观察点做好隔离学生服务工作的专业教师张树堂,离岗不离线负责2021级学生工作的徐治鹏等等,他们用坚守和奉献书写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放心吧,我能行”。为保证校内每一名学生的安全,减少校内外人员流动造成的风险,学院决定在校外成立一支应急工作小分队。党有号召,迅速行动,行政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集结一线,带动全体行政人员成立一支校外“护航”小分队。大家纷纷表示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完全投入工作,请组织随时安排工作。59岁的王宏宇老师,58岁的张代平老师,57岁的王俊新老师,这些老党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学院筹备各类疫情防控需用物资,组建队伍时,自觉承担重活、累活,为校园疫情防控安全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他们只是一个缩影。外国语学院全体党员、全体教工都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用平凡的坚守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工党员将用自己的坚守和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与担当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


    撰稿:陈晓        编辑:赵华磊        编审:贾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