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新闻纵横

    河海大学陈喜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张信宝研究员应邀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日期:2018-10-24来源:水利与环境学院 浏览量:

    应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邀请,10月19日上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张信宝研究员到水利与环境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客济大论坛。此次论坛由水利与环境学院王维平教授主持,参加论坛的有济南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水环学院教师。

    陈喜教授以“喀斯特水文---问题与挑战”为主题,介绍了国际国内水文学发展的历程,强调全面掌握流域水文特征,利用水资源新技术和新方法起关键作用;同时强调人类活动与水文的相互影响,改变了自然水文学过程。之后,陈教授详细讲解了喀斯特地区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背景,介绍了利用稳定同位素信息约束模型参数来降低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相关的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最后陈教授就喀斯特水文拟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陈喜教授的报告紧紧把握学术前沿,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给师生们很大的启发,互动热烈,获得了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

    张信宝研究员以“地球科学的故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讲述了关于新西兰土流和泥石流研究,发明电解质溶液式测斜仪,面对国外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毅然决定回国开展土壤侵蚀的137Cs法示踪研究,从元谋干热河谷“一块石头二两油”的特殊环境,研究如何结合当地的岩土条件开展植树,到发现解决了黄土高原是种树好,还是植草好的难题以及森林分布于黄土厚度的关系等13个科研故事,张信宝研究员以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为参会师生阐明了地学研究应多到野外考察,去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刻地认识问题并切合实际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两位专家严谨的科研态度、独到的科学见解及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给参会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结束后,两位老师分别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现场呈现浓厚的学术探讨气氛。此次讲座为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激发了对科研的浓厚兴趣。

    陈喜,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教授,博导,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并担任《Journal of Hydrological Science》副主编、以及《Journal of Eco-hydrology》、《中国岩溶》、《河海大学学报》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中青年科学技术领军人才,获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严恺科技奖一等奖。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3部。

    张信宝,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在运用137Cs示踪法测定土壤侵蚀速率和泥沙来源、干热河谷和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坡地岩土性质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2007年当选为国际大陆侵蚀委员会副主席(2007-2009),2008年汶川地震,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长江水利委员会“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30年来,主编和合编专著4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发明专利2项。代表作品《云南省大盈江流域泥石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手册》。


    撰稿:郑晴阳  编辑:张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