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新闻纵横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立新、周功克和付春祥应邀到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作学术报告

    日期:2018-06-08来源: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浏览量:

          6月6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张立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周功克研究员、付春祥研究员应我校邀请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作了题为《光合作用光能高效利用》、《植物锌指蛋白C3H17/18功能研究》、《牧草与能源草重要性状基因鉴定与分子设计育种》的学术报告。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张立新研究员阐述了影响光能利用效率的内外因素以及光抑制机理,并介绍了自己目前关于水稻高光效分子育种的研究工作。周功克研究员介绍了自己目前关于CCCH锌指蛋白的结构功能与调控机制的研究。付春祥研究员从植物资源筛选、基因资源挖掘、转化平台开发、基因工程改良、种植与利用五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对于经济草本植物高附加值分子育种与综合利用的研究成果。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针对报告内容,结合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三位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今后与三位研究员在光效利用、分子育种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张立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光合作用学会亚太区执委,《植物学报》 和《生物物理学报》等刊物编委,以及photosynthesis Research 副主编,Advances in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Molecular Plant, JIPB,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ioenergetics编委,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编辑顾问。在Ann Rev Plant Biol, Curr Opin Plant Bio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Nature Commun, Nature Plant., Plant Cell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现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项目) “光合作用分子机制与作物高光效品种选育”。
          周功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徐州双创之星”、“青岛市崂山拔尖人才”等,现担任能源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创新联盟和山东省植物科学协会等理事会理事。目前担任植物代谢工程团队负责人、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先进植物资源中心主任、青岛市生物质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与昌邑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山东省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先后主持两项科技部支撑计划、863计划、重大转基因专项、中科院“百人计划” 、“泰山学者”计划、山东省重大工程计划、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STS重点项目、中科院区域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项目以及参与973计划等。分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申请专利17件,参编专著3部,分别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甘肃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
          付春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组建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作物分子育种团队,主持和参与的课题主要有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人才项目等。在PNAS、Plant Cell、 Biotechnol Biofuels、Plant Biotechnology、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和Plos Genetic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50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281,引用率达到1450次。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18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85,引用率达到800次,单篇最高引用率为362次。 参编Agrobacterium protocols英文论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其中5项获得授权。


    撰稿:闫峰       编辑:张婧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