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我校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马兵教授作了题为“读书与治学”的学术讲座。文学院300余名2017级新生及相关学院师生参加本次讲座。
马兵教授在讲座中鼓励大家应对文学专业树立专业自信。他认为文学往大里说是“不朽之盛事,经国之伟业”,往小处说,可以建构我们的审美想象。他勉励学生对大学四年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前两年主要是基础课的学习,是专业大类的一种浸染。在大三的时候学生对毕业指向会逐渐清晰,因此,大三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把重心放在学业或社会实践上.他建议同学们在阅读上要有两点自觉:一是杂学的素养,二是细读的能力。所谓杂学的素养,即看书的视野要宽广,把文史哲相互贯通。甚至一些理科的经典性的图书,也不妨读一下。在一个多媒体的时代,要具备跨界的能力。细读的能力则要求我们读书时要能够深入文本的肌理,这样才能够真正领略文本的精妙,找到自己论述问题的切口。
马兵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职于山东文艺出版社,历任编辑、编辑室主任,策划编辑图书有《闯关东》《现代学者演说现场》《马华文学文库》《上海之死》《现代小诗300首》、《严歌苓自选集》等。2007年7月调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专业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研究。开设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当前文学热点、电影文学、编辑出版学等。主编有《新时期文学资料汇编·林斤澜卷》,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扬子江评论》《小说评论》《山东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四届客座研究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评论家,兼任山东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现代文学学会理事。
编辑:张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