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济南大学圆满完成第一轮“第一书记”帮包贫困村工作

    日期:2015-08-04来源:组织部 浏览量:

                                 
      7月30日,全省第一轮“第一书记”工作总结暨第二轮部署推进会在山东大厦隆重召开,对省直第一轮“第一书记”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对全省第二轮“第一书记”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推动,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第一轮“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村的工作成绩赢得省委认可,徐荣琪、张铁柱两位同志受到省委通报表彰。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自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我校先后分两批选派徐荣琪、苏军、胡春雷和张铁柱、齐铁军、高月生6名同志前往聊城市莘县朝城镇南街村、后三里营村、刘庄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三年来,6位第一书记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铭记组织重托,扑下身子、真心融入,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全心全意为帮包村解难题办实事,圆满完成了帮包村的党建扶贫任务,并赢得地方党委政府及基层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

       抓班子带队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第一书记在工作中始终把强班子、育骨干、带队伍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坚持党建与扶贫一同谋划设计,一体推进落实,巩固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提升了村级班子战斗力。特别是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帮助村干部转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普遍提高。在新一轮村“两委”换届中,主要干部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补充了新鲜血液,优化了年龄结构,提升了干部素质,实现了“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三年帮包期满,留下一支能打胜仗,能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永不撤退的工作队”。通过组织党员学《中国共产党章程》、上党课,组建党员义工队等活动,党员集中学习、议事180余次,开展义务劳动50余次,发展新党员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党员队伍的活力明显增强。通过健全完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帮助村里建立重大事务民主科学决策、村务党务公开、文书档案和财务管理等制度,不断规范工作秩序,理清村发展思路,提升村级组织治理水平。三年来,完善制度14项,组织外出学习考察15次、166人次。

       按照“五通十有”的要求,努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一书记开动脑筋,细研政策,调动各方资源,共为3个帮包村落实、协调争取资金及项目1169.84万元,为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扶贫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来,新建村内道路6.5公里,全部实现“村村通”;道路两旁铺设花砖3690余平方米,粉刷街道3万余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200余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建和修缮村级办公场所3处,村幸福家园3处,全面完成3个村的自来水设施、入户电网改造和村庄路灯亮化工程,村村安上了垃圾箱,配备了保洁员,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卫生保洁体系;新建生产道路2.2公里,新建及修缮生产桥6座,安装生产用变压器3台,新打机井21眼,开挖及疏通沟渠2500余米,实现了农业生产旱涝保收,生产生活设施得到根本改变。村民自发流传:“住上高楼洋房了,道路宽了,路灯亮了,卫生大变样了,和城里人生活一样了”。针对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在“六一”、中秋、老人节、春节等节日,学校积极组织力量,支持第一书记广泛开展走访慰问、爱心捐赠、义诊助学等送温暖活动,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理清发展的路子,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省扶贫专项资金和各项优惠政策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引进和开发适宜本村发展的致富项目,找准脱贫路子。先后引进开发致富项目7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扶持发展蔬菜大棚60余亩、恒温双孢菇棚18个、出口订单露地菜200余亩,引进养殖波尔羊600余只,新开发2万余平方米的社区住宅2014年底如期入住,6000余平方米的沿街商业房主体完工,3个村年集体经营收入全部超过3万元,村民人均年平均收入达到9800余元,贫困户及贫困人口比例降低至5%以下,实现了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逐步改变。3个第一书记村成了周边村庄羡慕的对象,周边群众都争相盼望第一书记能派到本村里来。

       讲文明树新风,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6位同志把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打造乡风文明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导完善“喜忧事办理”、“尊老爱幼”等村规民约,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四德”活动,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3个村建起了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分别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开展了老人节庆祝活动、卡拉OK比赛、送戏下乡、广场舞培训等活动,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支持帮包村教育,关心关爱帮包村孩子健康成长。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我校自身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协调我校在莘县建立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免费为莘县小学提供外语、音乐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为帮包村小学争取绿化等资金20余万元,支持小学建设;利用暑期,连续两年精选10余名优秀大学生到南街镇中心小学开展支教和社会调研活动,传播现代知识,引导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协调联系学校有关部门为小学捐赠设备,为学生捐赠学生用品等,赢得了孩子、家长和学校的高度称赞。

       三年的帮包实践,6位第一书记完成了省委赋予的光荣使命,与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有的村民听说他们要走,自发送锦旗、敲锣打鼓为他们送行。这些群众发自内心的举动,是对6位第一书记工作的最高褒奖和最大勉励。今后,我校将深入学习贯彻本次省委会议精神,加强对第一书记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饱满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投入到帮包工作中去,为打好全省农村脱贫致富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做出应有贡献。


    编辑:刘怀柱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