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大众日报:济大倾力打造“一号工程”

    日期:2015-06-26来源:1 浏览量:

      通讯员 刘珂珂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济南大学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是“一号工程”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济南大学注重引进与培养并重,人才队伍总量与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制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政策与措施,坚持“一人一议”、“一事一议”,加大引进和培养力——人才队伍总量有较大增加,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去年至今年5月,学校有1名教师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引进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1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使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总人数达到40余名。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泰山学者共11名。本年度引进优秀博士80余名。另外,学校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柔性引进模式,以动态、契约管理的方式,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者来校担任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年度共聘请客座教授70余名。


      2014年9月,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设立。这是该校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该校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


      学校着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省、教育厅有关“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项目,本年度共有30位教师获得国家和省级访学资助,获得资助经费达到70余万元。另外,学校每年拨款100万元,资助2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重视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根据教育厅的部署,组织147名教师报名参加岗前培训工作;完成了114名高校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心。2014年暑期,分两期对148名青年教师进行了培训,受到广大中青年教师的好评。


      注重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聘任、管理与考核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2014年,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岗位考核聘任工作,通过与广大教师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了能上能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改革目标。通过岗位竞聘,全校共聘任120位校聘岗位教师。改革完善校内分配办法,按照向教师倾斜、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的原则,提高了校聘教师岗位的岗位津贴,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依托人才队伍数量与质量优势,加大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合作力度,主动加强与“齐鲁人才特区”产学研合作,联合共建创新平台,探索人才工作新机制。2014年度学校与8个县区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各类产学研平台16家。学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先后有10多项调研成果分别被中央、山东省和济南市主要领导批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强有力的人才工作,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科学研究取得优异成绩。据统计,2014年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7项,其他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57项;国家社科项目17项,省部级社科项目100余项,国防科研项目4项。高水平论文数量明显增长,被SCI、EI、ISTP收录文献768篇,CSSCI论文175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1项、社科奖励14项。1项成果获得第七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8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第七届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新增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专利授权进步显著,获得知识产权442项,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有效专利拥有量列驻鲁高校前3位。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


    媒体链接:济大倾力打造“一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