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文学院于瑞桓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与史学发展》经专家鉴定,顺利结项。自立项之后,于瑞桓副教授与项目组成员本着高度认真严谨的态度,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潜心研究,取得了丰厚的前期成果,先后在《文史哲》、《人文杂志》、《理论学刊》、《天津社会科学》、《学海》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与史学繁荣》一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该项目的最终成果为30万字的《明清实学思潮与史学》书稿。书稿从六个部分开展研究:“实学启蒙精神与明清史论著述的发展”、“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与明清的当代史研究”、“学必多艺:实学思潮下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六经皆史’与上古史研究的进步”、“史家主体意识的增强与明清野史的繁盛”、“实学思潮与明清时期的史学理论的丰富”。书稿明晰了“明清实学”是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相并肩的又一次巨大的文化思潮,阐释了“明清实学”与“史学”之间的互动与关联;指出学明清时期的“史学”与“实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态势。“明清实学”的提出和“明清实学思潮”的研究,是近30年来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学术建树之一,相关研究成果丰富;“明清史学”则是自明清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更是近百年来“史学史”研究中的“显学”,相关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关于“实学思潮与明清史学发展”的专题研究则相对薄弱,专题性的研究著作目前尚属少见,因而该成果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填补空白的意义。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研究方法得当,思路清晰,全面梳理了在实学思潮影响下明清时期史评、史论著述的演变,对明清时代学术思想史和史学史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编辑:张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