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勤学修德 以实践明辨笃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为我校“一平”爱心志愿服务队回信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投身社会大熔炉,提升为民服务本领,增强自身社会竞争力,学校组织开展了以“为祖国勤学修德 以实践明辨笃实”为主题的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7日-9日,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硕秋分别到济南市槐荫区、市中区的多个街道、社区,聊城阳谷县金斗营乡和我校第一书记帮包村等7个学院的实践活动现场走访慰问。张硕秋副校长通过与地方领导、实践团师生的交流沟通,深入调研地方的社会服务需求、群众的所急所想,商洽校地合作有关事宜,并详细了解实践团项目开展、活动效果和成员的食宿安排等情况。她勉励实践团成员,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重要内容,心系祖国和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担当书写奋斗的青春。一是要将“视听”与“明辨”相结合,自觉投身基层、躬行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深刻思考、明辨择善,通过实践收获真知;二是“劳手”与“巧心”相结合,扎扎实实深入基层生活,勤勤恳恳参与一线劳动,通过动手实践,达到聪心慧智的目的;三是奉献与成长相结合,青春奉献是时代强音,参与实践活动的青年学子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矢志奉献,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在火热的实践中汲取成长力量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硬本领。
今年暑期,我校共组建242支社会实践队,奔赴13个省(市)、71个县(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700余名实践团成员将利用暑假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圆梦中国”公益行动、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环保科普行动、调研山东活动、青马工程暑期训练营、就业创业实训、校友寻访等项目。今年社会实践组队数量和参与人数,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其中有5支校级立项队伍被团省委遴选为省级重点团队。自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各学院以团中央、团省委“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要求为行动方向,紧紧围绕我校社会实践主题,蓬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育人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受教育,知行合一树三观
秦宜智书记在给我校“一平”爱心志愿服务队回信时寄望广大青年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持之以恒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是我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由之路。今年我校社会实践结合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组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青马工程”暑期训练营、与第一书记同行等各类思想引领活动67项,通过组织开展理论宣讲和调研帮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碰撞思想、陶冶情操,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与第一书记同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成员孙圣博说:“我们看到现在的农村年过百半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再想到‘老有所养、幼有所依’那句书本上的话,感觉担子挺重的,在村里面实践的日子里,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带给老人和孩子们满满的正能量”。
长才干,凝聚力量筑梦想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实践是青年学生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活力,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他们把实践经历转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内心世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今年,我校组织了科技帮扶、法律援助、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等专业服务团队85支,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大学生志愿者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已经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希望我们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美丽泉城做出积极贡献”,市中区中团委书记于飞在与实践团成员交流时恳切地说。在投身基层的火热实践中,广大青年学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必将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注入青春智慧和力量。
做贡献,投身基层增感情
“没有亲历深入基层的社会实践,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没有经历过这种艰辛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和纯粹,”在学校共青团官方微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今年暑期,上千名济大学子奔赴偏远农村、山区,与基层群众同呼吸、共甘苦,他们所组建的90余支公益服务实践队伍在祖国各地,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开展爱心支教、文化宣传、助残扶弱、义务维修、体育健身、消防安全等实践活动。在参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广大青年学子不畏艰苦、奋发作为,锤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养成了顽强拼搏的作风、增进了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置身于群众中间,切身体味到乡风民风的气息,掌握了群众心声和需求,使自己找准了未来努力方向,看到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农村,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干事创业,我们大学生也要转变成才观念,心系人民群众,扎根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撰稿:李存岭
编辑:张 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