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济南市市中区六里山街道张一平的家中,笑声朗朗、暖意融融,济南大学副校长张硕秋与“一平”爱心志愿服务队成员一起与张一平交谈、拉家常,30岁的张一平思维敏捷、精神饱满,让人难以想象她是一位幼时不会说话、险些被病魔夺去生命的脑瘫患者。这一次,“一平”爱心服务队还给张一平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给“一平”爱心服务队回信,并向一平转达了诚挚问候。
“一平”爱心志愿服务队,是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支以志愿服务对象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团队。一平出生于1984年,4岁查出脑瘫,肢体严重变形,生活难以自理,医生断言她的生命很难超过18岁。1995年,“一平”爱心志愿服务队的首批志愿者走进她的生活,并开始了长达20年的“爱心接力”。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一平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逐步好转,打破了18岁生命魔咒,并结婚生子,成为了一个没有缺憾的女人。一平走向社会后,注册了“一平博爱工作站”,与济南大学志愿者一起开展残疾人帮扶公益事业,用自己的生命旅程延续人间大爱,以不息的热情演绎人生精彩。在全国共青团系统正在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之际,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给秦宜智书记写信,讲述了服务队历届成员在帮助一平生活起居、身体康复、学习知识、大学圆梦、走向志愿之路的过程中,用坚守谱写的真挚感人故事,汇报了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获得精神历练和意志考验,丰富和升华人生价值,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成长体会。
秦宜智书记在回信中表示,“一平”爱心志愿服务队“爱心接力”持续20年,令人感动,一平在从少年、到青年、再到志愿者的成长历程中,所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奋斗,所体现的传递爱心的感恩之情,令人感动。他指出,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怀的群体,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重要帮扶对象。他寄望济南大学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中来,坚持接力传承的好做法,努力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提供服务,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秦宜智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团中央对青年志愿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饱含着对广大青年志愿者的热情鼓励。信中,秦宜智书记感情真挚、语重心长的嘱咐,给予济南大学全体团干部、团员青年莫大的精神鼓舞!
张硕秋副校长表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她鼓励广大青年志愿者身体力行学习和内化秦宜智书记回信精神,学习一平自强不息、感恩于行的可贵品质,自觉担当责任、矢志奉献,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一平”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吴娟说:“秦宜智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激动万分,他对服务队的传承和坚守表示出的赞同和肯定,让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我们在为服务队历届成员的无悔付出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深感责任在肩,我们要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助残服务项目,增加帮扶对象,让爱的阳光温暖更多的人。”
“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比其他志愿服务项目困难更多、阻力更大,秦宜智书记在回信中表达了对助残项目的深切关注,倡导全社会支持助残活动深入开展,这为我们增添了无穷动力,坚定了我们常态化开展助残‘阳光行动’的信心和决心”,济南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席魏强说。
为深入学习贯彻秦宜智书记回信精神,学校团委将于近期组织全校团干部、团员青年以学习座谈、主题团日、微博讨论、微信话题等形式网上网下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鼓舞和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爱心接力、薪火相传”的志愿服务中,锤炼本领,砥砺品格,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做一名“中国梦”的热切实践者。
撰稿:李存岭
编辑:张 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