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校学生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日期:2014-04-09来源:刘珂珂 浏览量:

    省部级以上奖励由2009年的171项,增加到2013年的952项,学生参与率由2009年的1700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1000余人次。日前,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学生再创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历史最好成绩,取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2项,总成绩排名全国第78位,我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高校称号。在团中央组织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评选中,我校也有一只学生科创团队成功入选。


      几年来,我校在学生科技创新园地里花开正艳,硕果累累。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人们不禁发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疑问。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在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学生科创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团委主动融入学校发展大局,加强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注重学生科创的参与率和高水平的双提高,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加强制度建设 理顺工作机制


      我校团委注重做好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活动制度建设,理顺校院两级管理机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促进我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长足发展。我校领导高度注重学生科创工作,学生科创活动经费投入由2009年的1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63万元,此外还就获得高水平竞赛奖项和高水平论文等进行专项奖励。


      2012年12月,我校在《济南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细则》和《济南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大校字(2012)146号)(包含《济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奖励条例》、《济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分配使用办法》两个附件),对学生科创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从制度层面统一了思想,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学校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科创育人的理念,确定了面向全体、提升水平、分级管理的实施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形成了以我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指导,校团委为牵头部门,各二级学院为主体,各部门各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科技创新的育人平台,明确提出要打造学生科技创新的教育、研究、实践和竞赛平台,并确定了各部门、各学院在四个平台中的角色和职责;学校要求各部门、学院和教师要关心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且加大了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对于指导学生的物质奖励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接近80%。同时提出,对于在指导学生科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审上予以优先考虑;加大和完善了对学生的激励措施,对于在科研论文、科创竞赛、发明专利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学生均予以学分、附加分和奖金三个层面的奖励,并且在研究生推免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优化资源配置 分类引导发展


      为更好的贯彻我校继续深化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团委通过资源配置和分类引导两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院的积极性。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学院参与科创的热情和力量。2013年,我校给团委配备的学生科创专项活动经费达到100万元,团委将其中70万元二次分配给各二级学院,充分调动了各学院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晰了学校、学院、专业教师和团学组织在学生科创工作中的定位,各二级学院的热情和力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发挥,学院和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科创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例如,在去年苏州举行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科技竞赛中,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有100多人前去观摩,其中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近40%。


      学校依托学院专业,分类引导学院科创工作的定位和方向。近些年来,学校团委致力于通过加强与学院的沟通,帮助学院明确科创工作发展方向。近年来,各学院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学生科创工作定位和发展思路。管理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等学院都出台了学院促进学生科创工作的办法和激励措施;机械工程学院、数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创赛事;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都在高级别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论文;音乐学院、文学院鼓励学生发表理论研究文章,实现了科创成绩零的突破。各学院的科创工作特色鲜明,遍地开花。


    丰富竞赛体系 打造创新平台


      近几年,学校团委不断完善“挑战杯”竞赛的组织体系,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加强培训指导,规范竞赛规程,培育优势项目等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除“挑战杯”外,我校形成了层级丰富又各具特色的科创竞赛平台,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建筑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专利设计大赛、机电产品设计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都已成为校园品牌科创赛事,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近几年,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赛事的参与率逐渐提高,竞赛成绩不断实现新突破。省部级以上奖励由2009年的171项,增加到2013年的952项,学生参与率由2009年的1700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1000余人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学生再创我校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历史最好成绩,取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2项,总成绩排名全国第78位,我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高校称号。在团中央组织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评选中,我校一只学生科创团队成功入选。


    着力教育引导 注重项目培育


      为了适应我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学校团委组建了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各学院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学生组织,发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团委充分调动各学院团委积极性,发挥人才优势,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校园活动,以青春创新创业论坛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教育引导。三年来,举办青春创新创业论坛三百余场,建设青春创新创业基地近50个。学校团委还注重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和培育,完善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的申报、评审和结题制度,三年来共完成近400项,资助金额近30万元。团委还连续两年组织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两年共立项95项,资助金额近百万元。学生科创项目数量不断增多,成果转化率也逐渐提高,2013年的学生科技立项,结题的213个项目中有74个项目在各级各类科创竞赛中获奖,其中包括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2项以及省级奖励6项。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发展,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以各类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为平台,以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为基础,以各类学生科创组织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学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科创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相关链接:


    大众日报:为大学生插上创新翅膀


    大众网:济南大学挑战杯创佳绩 豪取全国一等奖



    撰稿:刘珂珂
    编辑:张 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