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应文学院与“济大论坛”邀请,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先生在我校第二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中西美学与艺术比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淑霞副校长主持,社科处、文学院负责人,文学院与相关学院师生代表300余人聆听了报告。
曾繁仁教授首先在报告中指出“美”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艺术的生存方式”,“中国古代常常在没有‘美’字的地方产生了美学”,因此中国不仅有美学,而且有独具特色的美学。随之,曾繁仁先生从对中西美学的特征做了透辟的分析和深入的比较。不同的哲学前提、民族情怀、艺术范本和地理、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西方美学不同的内涵、侧重点和对自然的不同态度。曾繁仁教授还强调中西美学虽相异却不对立,呈现出了“相异又逐步走向对话与交融的发展趋势”。
随后,曾繁仁教授重点从绘画和戏剧两个领域对中西方艺术作了比较。曾繁仁教授首先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中西绘画的不同,指出中国“国画”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关系。而西方绘画则侧重于再现客观对象,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写实艺术;对于中西戏剧艺术的区别,曾繁仁教授则用“歌与画”的不同作了精辟的概括,认为中国戏曲的美学追求是一种“乐”的生命情感抒发,而西方戏剧的美学追求则是一种“画”的“理念的感性显现”。
报告结束后,学生们踊跃提问,曾繁仁教授一一耐心作答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解答中曾繁仁教授强调指出,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有其独特特性,但没有优劣之分,而立足于本土文化基础上的交流和对话,才是全球化时代所要求的共同发展之道。曾繁仁教授的报告自然亲切、生动幽默、逻辑严密,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曾繁仁教授,当代中国生态美学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先后担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与校长等职。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大学“985”项目“审美文化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文学理论》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美学与文艺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在生态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研究、西方美学研究等方面成果卓著,位居国内和国际前列。
撰稿:刘艳芬 编辑:张婧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