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詹福瑞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左东岭教授,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刘培教授的陪同下,应邀莅临我校讲学,并与文学院师生进行了座谈。济南大学副校长、学科带头人蔡先金教授主持了座谈会,文学院、社科处相关负责同志、古代文学学科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座谈会。
蔡先金副校长首先对两位学者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学校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向客人作了简要介绍。
左东岭教授首先发表学术讲话。左东岭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传统悠久、积淀深厚的学科,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胸怀全国学术地图,找准自己的特色,集中力量形成几个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不断扩大影响,才能得到较理想的发展。要协调好学者个人发展与学科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科特色与个人坚守之间的关系,这是个人、学科、学院甚至是学校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具体层面,要积极开拓资源,充分利用各级科研项目作为纽带,寻找学术研究的紧迫感,尽快产出成果。
詹福瑞教授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古代文学研究中三对关键的“矛盾”关系。一是“冷板凳”与“热板凳”的矛盾。既要发扬能坐冷板凳、做出精品的学术品质,又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学术界的激烈竞争态势。青年学者要选准方向,有学术坚守,一定能做出成绩。二是当前古代文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研究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中存在一种“泛文化”、“去文学化”的偏颇现象。文化应作为文学研究的背景和参照,而不应取代文学研究,成为主体。三是学术研究中集体、个体之间的矛盾。集体化是现在的趋势,一批重大成果的出现,也显示出集体协同作战的优势;但古代文学也是讲求学术个性的学问,前辈学者如罗宗强、裴斐、顾随等都是榜样。青年学者应该有高远抱负,形成学术个性,但要与集体项目结合好,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个性、兴趣,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寻求方法的突破。
两位学者的精辟见解引发了与会者的巨大共鸣。蔡先金副校长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集体项目、个体研究之间存在的一些亟待提升完善的地方。俞艳庭、张秉国、范丽敏等教师先后发言,或谈自己学术研究中的体会感受,或就某些问题向两位学者请教,气氛非常热烈。蔡校长最后总结发言,再次对两位学者表示感谢,希望以后继续加强学术联系。
詹福瑞教授现为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组评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古时期文学研究,出版《走向世俗——南朝诗歌思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著作多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左东岭教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二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组评委,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明代文学、中国文学思想。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出版《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等著作多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撰稿:刘 磊
编辑:张 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