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仰望星空》栏目以“访出来的一家人”为题,就以济南大学为特色的山东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对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齐秀生、我校副校长张硕秋进行了专访。我校探索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做法与成效,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从2009年开始,我校积极响应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的号召,扎实开展了富有创新和实践意义的辅导员家访活动。学校认真研究和分析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规律,在探索和建立以家访为主体、以资助贫困毕业生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上下功夫,重视教育工作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性研究,重视成功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重视长效机制的探索和研究,重视全员育人格局的构建与完善,把辅导员家访培育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工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助航工程。
四年来,我校先后有681人次深入到贫困生家庭中走访,范围涉及到北京、天津等全国部分省市,以及山东17个地市中的60多个县区,累计走访学生家庭942个。学校家访活动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学校领导、机关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家访,扩大了活动的参与面,实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对接与结合;二是学校与省内各县(市、区)取得联系,委托地方政府和部门共同关注济南大学所有贫困学生,让爱惠及每一个贫困学生,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三是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见习基地,为优秀贫困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扩大了就业帮扶面。
今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山东高校建立寒假家访长效机制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一文作出重要批示,中国教育电视台专程就济南大学贫困生家访活动进行了连续报道。光明日报以“为学生的成长助航——济南大学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纪实”、中国教育报以“山东高校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建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为题进行了报道。新华社内参曾以“送温暖、保教育、促就业——济南大学春节前家访贫困大学生采访录”为题,对济南大学辅导员家访活动做了跟踪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等领导分别对济南大学开展的“百名辅导员访百家”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几年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卫视、山东教育台、人民网、新华网等50余家媒体对我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多次做了报道。
“爱,是一种守护,更是一份责任。”在家访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也感到,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生在帮扶中受益,为了让贫困生在帮扶中受到更多的益,辅导员家访需要搭建更多的平台、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需要全员的参与、全过程的关心、全方位的关爱。为此,我们应在做精、做实、做细、做深上下功夫,在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和就业帮扶面上下功夫,在创新载体和手段上下功夫,采取四项措施推进家访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大经费投入,科学合理设计活动方案,为家访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二是善于总结和提炼家访过程中的创新点和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多样化辅导员家访机制。三是动员全校教职员工、学生骨干积极参与辅导员家访活动,使之成为关心关爱贫困生全面发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教育和锻炼辅导员、机关干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全员参与的助航工程。四是与社会开展全方位合作,动员和感召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输血”和“造血”两个过程,把家访工作向纵深推进,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我校的家访活动,建立起了家长和学校、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更加平等、自信、通畅的联系和交流的桥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情感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家访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架起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培养人才的立交桥。
编辑:张 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