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我与学校共发展”—张景祥和他的“教学经”

    日期:2011-11-12来源:   浏览量:

      (信息学院 李莹 汤扬扬)“大学不仅仅需要大楼大师,也需要人梯基石,愿同学们因我不懈地努力而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这是他的座右铭。没有显赫的头衔,也没有太闪耀的光芒,但他却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经”,受到学生的崇拜,获得了各专业学生的认可。他就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计算机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张景祥。


      “想不学都难!”


      张景祥老师是信息学院唯一一位跨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且担任校级骨干通选课四项教学任务的老师。虽然授课任务很重,但张景祥老师对待每一门课程都没有丝毫的松懈。严谨的教学态度,精湛的教学方法,使他多年来学生评教成绩稳居学院前列,并获得我校首届“本科教学贡献奖”。


      每门课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让学生成为受益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张景祥老师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体系。


      基于所教课程的特点,为了改变纯粹的理论讲解晦涩难懂的弊端,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实例教学方法,以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的多媒体教学为载体,结合实例进行理论阐释和说明,增强了实际操作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目前,张老师担任着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六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这些课程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基础。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张老师采用双语教学,在课堂上使用英文课件而采用中文口授,或使用中文课件而选择英文口授,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张老师还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他总会提前做好授课准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以至于常常有学生认为张老师是本学院的老师。


      在比较中才能找出差距,在互相激励中才能有所进步,这便是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激励法的初衷。在课堂上,通过收集和展示往年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直观的激励,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张老师就像一位心理学专家,他懂得利用我们的自尊心、好胜心来激发我们的学习斗志,看到别人的作品那么优秀,想不学都难!”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此感叹。


      “想睡觉都难!”


      在听完张老师《数据结构》的第一堂课时,计算机软件外包专业的张磊就对张老师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博学多才!”


      已经毕业好几年的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董光明曾选修过张老师的课,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回忆起张老师依旧感慨颇多:“张老师的课总是座无虚席,而且站着听课的也大有人在,在他的课上,你想睡觉都难……我现在用的photoshop还是上学那会儿跟张老师学的。”


      铁杵磨成针,功夫在平时,张老师也不例外。张老师讲课所用的课件都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课件版式整洁条理,风格迥异。张老师的课件摒弃了传统课件中纯粹用来点缀的小花小草图案,代之以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材料,将文化质感和艺术美感行之有效地融于课堂中,从多维角度加深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


      在一张关于现代智能技术的幻灯片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动态人物行走的图案,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那是一幅用计算机技术合成的作品,旨在突出“智能技术”这一主题,而非单纯的装饰物。生动活泼的PPT展示,让学生耳目一新的同时,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为使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讲解起来更加熟悉,张老师坚持所有课件亲手制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每一学期每一堂课的课件都在不断改进和更新。他说:“我不怕朋友笑我出傻力,就怕学生说我不尽力。”


      多年来,张老师养成了一个习惯,随身携带相机等多媒体设备,时时关注身边的事物,一旦发现有可以用到教学中的材料,他便及时捕捉下来融入到课件中。他还鼓励同学们多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去寻找学习的灵感。


      到过张老师办公室的人,都会发现在张老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本厚厚的纯英文版计算机教材。对此,张老师解释说,教学是输出,但基础的环节在于投入。他始终坚持教学要立足高起点,获取高视野。他广泛阅读并认真钻研国内外专著,自费购买了大量的国际经典计算机原版教材,及时关注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剑桥等世界名校的原版公开课件,归纳其中的精髓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是良师,更是益友


      熟悉张老师的人都会赞叹他英语水平很高。对学生的请教,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对于如何学好英语,张老师建议学生结合自身学科基础,巧妙联系,加强记忆。说到此,他突然拍了一下笔者手中的笔记本,然后说:“pest——害虫——拍死它。”这种谐音加动作记忆法也是张老师常用的英语学习方法。张老师对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不端正,单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而学英语的现状表示很担忧,他建议大家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定要重视对英语的学习,将“应用式英语”与“公式化英语”有机结合,把英语学习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负担。


      张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为了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谈心,张老师的QQ、电子信箱都是对外开放的。经常有学生找他谈心,甚至有人失恋了都要给他诉苦。他总是在不经意间化解同学的苦闷,最后逗得学生舒展眉头,绽放笑颜。用张老师的话来说,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本身就很难过了,如果作为老师再把事情夸大,无疑就会把他的痛苦放大,这时你就要把事情“举重若轻”,让学生认为其实事情没那么严重。而对于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实验中所犯的错误,张老师则采取“举轻若重”的策略,认真地修改和批评,让学生及时改正。


      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平凡?能够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张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他不是曹雪芹,没法写成《红楼梦》那样的旷世著作;但他愿作蒲松龄,认认真真把每一个小故事写好,积少成多,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已经著成一部《聊斋志异》。我们相信张老师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伴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走得更远。
      
      


    组稿:陈 敏、姚景相
    编辑:张 伟
    编审: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