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孔萌 谷文华)深夜,在第一教学楼总会有这么一间办公室的灯亮着。不论炎炎夏日亦或寒冬季节,他总会忙碌到深夜直到外面的喧嚣声渐渐淡去,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在科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行。这就是在科研工作中屡创佳绩并继续钻研其中的控制学院硕士生导师申涛老师。
进入到申老师的办公室,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张茶几、几把椅子,简洁又不失整齐。正是在这么简单的办公室中,申老师完成了他的科研论文。在这荣耀的背后,有多少不辞辛苦的默默无闻,有多少甘于寂寞的苦苦钻研,正是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让申涛老师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
立足教学,用心诠释爱与奉献
申老师是一位严谨刻苦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领导信赖的优秀教师。不管是在科研工作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申老师都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自2004年3月参加工作至今,他先后承担了本科学生的《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方法》和《计算机仿真》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2006年6月开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2008年和2009年的年度考核中,申老师凭借他的努力付出均获得了优秀。
“申老师要求严格,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责任心也很强。而且他的课内容丰富,有深度也有广度,最重要的是他讲课并不是生硬灌输、照本宣科,每次听申老师的课,我们都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这是他的一个学生给他的评价。申老师目前承担着本科专业基础课《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工作,每次上课之前,申老师都会针对课程的特点,结合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认真备课,争取让同学们对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在课堂上,他始终散发着自己的朝气与活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活灵活现的应用实例,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并拓宽了视野。在担任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他还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闲暇时,申老师总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询问他们科研工作的进展状况和生活状况,并耐心地分析讲解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同学们都很尊重他、敬佩他。在同学们眼中,申老师不仅是一位懂得因材施教的良师,更是一位亲密无间的益友。
申老师告诉笔者,现在很多同学以为进入大学就是成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这是很不正确的想法。他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诫同学们,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大学阶段的学习对打下良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未必能够做好,但是做好一定要学好,因而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在大学学习的机会,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将寂寞当成一种习惯
有人说,选择了科研也就等于选择了寂寞。笔者了解到,申老师经常会工作到深夜两点,有时甚至会更晚,其实深夜两点对他来说早已是一种习惯。夜深人静的时候,便可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甚至在睡梦中也会思考某个难题的解决方案。在很多人眼中,科研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整日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实验仪器,密密麻麻的公式、程序,很少有人甘愿承受这份寂寞。“有时候真的会感觉到身体吃不消,感觉到累,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难熬。”申老师说,但想起上级领导对他的支持、帮助与期待,同事们对他的鼓励,再想起自己曾经为之付出的努力,他还是默默地坚持了下来,继续埋头于漫漫长夜中。
“当你真的爱上科研工作,你就会发现它是一件很令人着迷的事情。科研和考试很相似,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承受各个方面的压力,不停地用知识充实自己,但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不管什么考试都会有一份标准答案,而科研却没有,它或许没有答案,也可能会有许多种答案,你只能去探索。那个需要你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猜测,不断地去验证,不断地去追寻,不断寻找答案的过程始终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他一直强调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兴趣始终是力量之源。”在申老师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位年近7旬的老师,这位老人时常工作到凌晨1点,并且乐在其中,从来没有过怨言。起初他并不理解,为什么老师会这么执着于科研工作,现在他明白了,这就是兴趣的力量,是老师心中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如今的他,也像当初的老师一样,热爱着这份事业。
申涛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流程工业过程控制、智能控制和鲁棒控制等。近年来,他主持完成了“一类动态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鲁棒可靠控制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两个省级科研项目,主讲研究生课程 “神经网络与进化算法”,本科课程“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方法”等课程,参编《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理论.例题详解.典型习题》,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 检索5篇, EI检索15篇。其中《A new stability criterion for fixed-point state-space digital filters using two’s complement arithmetic》等五篇科研论文分别发表在《Automatica》和《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学术权威期刊,其影响因子分别达到了2.6。此外,2007年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上的学术论文《Improved global robust stability criteria for delayed neural networks》的引用次数已经达到25次。这对刚参加工作7年的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成就了,但是申老师并没有因此骄傲,而是仍然埋头前进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只是在自己的路上走出了几步而已,并不是走到了前面,更不是走到了尽头,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路上。”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积累、发展的阶段,我们应该趁着年轻加倍努力,明确自己的方向,踏实前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新的高度。
组稿:陈 敏、姚景相
编辑:张 伟
编审: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