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学校在第十三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再获佳绩

    日期:2025-07-21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武装部 浏览量:

    7月16日至20日,第十三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省级决赛圆满落幕。我校数学科学学院鲍楚涵、陈佳康、朱安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朱志慧、陈睿,水利与环境学院郝刘阳、郭心怡,文学院李沫霏,化学化工学院于舒潇等9名学生获得一等奖;数学科学学院徐茹欣、郑佳怡、张欣爽(一专多能),外国语学院倪庆烨、陈珑、李恩涛,化学化工学院司宏宇、徐瑞贤、吴冠岐,文学院李筱影(一专多能)、孟筱涵,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郎文婕,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博文,体育学院张彦琳,美术与设计学院高瀚琳,音乐学院郭宇淏等16名学生获得二等奖;文学院董佳慧、冷佳凝、刘芳菲,体育学院郎旭东、邢子超,美术与设计学院范文柯、赵晨宇,音乐学院吕柯华、乔宏烨,数学科学学院李梓菡,马克思主义学院黄雅文,化学化工学院李昊苒等12名学生获得三等奖;数学科学学院陈兆英、靳绍礼,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金毅、赵朋,水利与环境学院刘展宏、罗芳,文学院孙红瑀,化学化工学院杨红晓等8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学校一二等奖获奖数量、获奖位次、一专多能获奖等级三项成绩指标取得新突破。

    大赛包括组织发动、学校初赛、省级预赛和省级决赛四个阶段。我校参加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音乐、体育、美术11个学科。决赛阶段分为钢笔字考察、模拟上课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大赛首次采用完全随机题目模拟上课形式,进一步聚焦考察师范类学生教学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大赛自2月份启动以来,学校严格参照省级竞赛方案和学校师范教育培养要求制定备赛方案,以各参赛学院为主体,分学科、分学段,于3月份组织校级初决赛,推荐25名单科比赛选手、2名一专多能选手和省教育厅随机抽取遴选的24名选手共同参加省级决赛。备赛期间,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密切联动,邀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市中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省市县(区)三级教研员、高校学科领域教授、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等,聚焦赛制变化开展专项培训、集体指导和小组训练;模拟冲刺阶段,学校组织师范技能专项训练营,各学科师生按照决赛比赛流程,认真开展全真模拟比赛,指导教师全程一对一深度指导,反复演练授课内容,提升选手教学技能。比赛期间,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胡春毅以及部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到比赛现场看望参赛师生,为参赛选手送上鼓励与指导,各学院师生利用比赛间歇,反复练习,认真打磨,充分展示我校师范生良好的教学素养。

    近年来,学校聚焦“师范特色”发展战略和“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以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持续推动完善师范生实践培养体系。从赛事支持上,加强部门协同和校院两级联动,抓好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济南大学、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区域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合作契机,实现大赛指导“添资源”;从赛事激励上,联合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首次设置免试认定,获得校级赛事奖项的学生在学校免试认定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核中免试微课和教学设计考核环节,根据学院获奖和赛事组织情况,评选学院团体金奖和优秀组织单位,按比例增加赛事专家指导经费,实现大赛指导“增动力”;从学生培养上,持续擦亮“做老师好,做好老师”师范教育实践品牌,通过开展“集中式”师德教育、“全程性”生涯指导、“示范性”朋辈引领、“精准性”师范招聘等形式全方位促进师范生培养质量,实现大赛指导“延路径”。下一步学校将深入推进与济南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师范教育合作机制,制定《济南大学师范类学生“青苗学堂”实施方案》,实现师范生实践技能拔尖培养、提前育苗,持续提升大赛“稳定性”和“发展性”。

    本届大赛分为4个学段28个学科,全省62所高校1027名选手参加了省级决赛的比拼。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是山东省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公信度最高的师范类学生技能赛事,大赛着力于进一步推动师范类高校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强化师范类高校学生从教基本技能教学与训练,全面提升师范类高校学生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育师德师风高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扎实的优秀教师后备力量。


    撰稿:段继燕、张晶      编辑:刘孟頔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