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济南大学创新方法虚拟教研室成立仪式暨创新方法课程教师代表座谈会举行

    日期:2025-05-04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教务处 团委(创新创业学院) 浏览量:

    4月30日下午,济南大学创新方法虚拟教研室成立仪式暨创新方法课程教师代表座谈会在创新创业学院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霞出席活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相关负责人,有关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团干部,教研室教师代表等30余人参会。活动由校团委书记胡春毅主持。

    王霞对虚拟教研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充分肯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她指出,教研室的成立是我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举措,旨在破除学科壁垒、补足师资短板、完善实践体系。她强调,虚拟教研室要承担三大核心任务:一是构建分层递进、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创新思维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二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方法技术攻关,搭建师生共创孵化平台;三是构筑创新师资培育蓄水池,定期举办教学研讨活动,形成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生态。王霞要求,各部门要提高站位,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各教学单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教研室要立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完善教师能力发展支撑体系。学校也将在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政策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虚拟教研室建设,助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仪式上,机械工程学院高常青受聘为虚拟教研室主任并与副校长王霞共同为教研室揭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范玉玲、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黄金昭、机械工程学院杨雪受聘为教研室副主任。高常青向创新创业学院捐赠创新方法领域专业书籍100余册,助力创新知识体系建设。

    会上,高常青代表教研室全体教师,向关心支持教研室发展建设的各位领导老师致以诚挚谢意。他表示,教研室将聚焦创新方法教学体系构建、科研实践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大核心方向,改变传统盲目探索方式,建设跨学科案例库,推动创新方法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打造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济大创新教育模式”。

    座谈环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范玉玲、美术与设计学院桑曙光、机械工程学院段德荣、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梦琪等教师先后围绕教研室及课程建设分享实践经验。他们立足学科特色,深入探讨如何将TRIZ工具融入课程设计,并以此指导科创活动。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创新方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已超越工具层面,可以有效推动师生突破思维定式,实现认知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后续,他们将持续探索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多样化路径,为创新方法虚拟教研室课程体系建设积累实践经验、提供有益借鉴。

    创新方法虚拟教研室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创新教育正式迈入“体系化布局、专业化深耕”的战略新阶段。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枢纽,教研室将全面深化“高质量人才培养行动工程”,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示范性创新项目,提升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创新素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济大方案”,注入济大力量。

    撰稿:崔爱萍      编辑:刘孟頔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