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上午,由济南大学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和青岛华商天瑞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桥隧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高层论坛”在青岛开发区举行。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孙传宏,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中国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纪效田,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德强,以及青岛市、开发区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济南、烟台等地以及青岛本地的代表300多人参加了论坛。
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孙传宏代表山东省委统战部及省有关部门致辞。他指出,论坛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桥隧交通建设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青岛的交通优势,有利于实现青岛向宜居宜业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创新创意城市进行实质性的转型。同时也可以为省内外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德强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向与会来宾简要介绍了发展概况,他说,济南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是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近年来,济南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他指出,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能够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物质资本,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一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周前,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同时正式通车,这标志着青岛成功跨越胶州湾的天然阻隔,进入了令人激动的“桥隧时代”。一个东西海岸贯通无阻、老城新区有机融合的开放的青岛、高品质的青岛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青岛百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在胶州湾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正式通车,“青黄不接”彻底成为历史的大背景下,由济南大学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和青岛华商天瑞集团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这次高层论坛,邀请各位专家对桥隧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进行深入研讨,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教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教授、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研究员在论坛上分别发表了精彩的报告。
“桥隧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论坛”征文自2011年2月1日开始,于2011年6月20日正式结束,先后收到各方稿件100多篇。作者不仅有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在读研究生,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还有政府部门和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有关企业的人士。征文大部分围绕桥隧建设或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展开,其中相当部分结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实际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思路和富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组委会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聘请权威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全部稿件进行了严肃认真地评审,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特别奖1名、优秀奖42名。
撰稿:张伟(济南大学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
编辑:张伟(党委宣传部)
编审: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