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化学化工学院 石秀)干练的短发,黄色短袖体恤,棱角分明的脸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张昭良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无疑是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周六本是休息的时间,张教授却早早赶到办公室整理材料、等待采访,这让笔者甚是感动。办公桌上有两台显示器,书橱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有关化学的书籍和文献,除了两张木椅外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再无其他。办公室的装饰就如同张昭良教授的人生,简约却不简单。
简约,他只沿着梦想这条路不断前进,在化学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求更高的真理,即使辛苦也要继续向前;不简单,管理、教学,样样不放松,管理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教学多点开花、硕果累累。
在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张教授又奔赴韩国完成博士后学业,曾任企业总工,将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发展。他于2003年来我校任教,现任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员,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第十六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主席和2010年“第六届国际环境催化大会”分会主席,资源与环境领域863课题评审专家。
扎实进取 佳绩卓越
虽有太多的光环在身上闪耀,张教授仍然努力地向前行进着。在他和其他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化学化工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博士点授权建设学科,应用化学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学院考研上线率已连续4年在40%以上,获省部级奖励15项、国家发明专利30项,数百名学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学校荣誉及各项奖励。作为副院长,张教授主要分管学院的科研和研究生管理工作。化学化工学院硕士学位点多,研究生数量多,导师多,因此,管理工作异常繁琐,分为招生、培养、就业指导三个环节、十多个流程,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工作量很大,我不敢松懈,不能影响学院建设工作的正常推进,更不敢辜负老师和学生们的期望。”张教授坚定地说。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张教授为学院宵衣旰食。为扩大学院的影响力,他必须同国内外有关行业专家交流,免不了东奔西走,个中劳累只有张教授自己才能体会。在张教授不懈的努力下,化学化工学院的研究生队伍管理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优化的管理制度走在我校的前列。谈起研究生的管理心得,张教授感慨道:“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做到更好,才能创新,才能赶超。”相信在张教授的带领下,化学化工学院的研究生管理工作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严谨求实 成就斐然
作为学院的副院长,张教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上;身为研究生导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与学院其他老师共同获得2009年首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2007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走出师门的研究生,有的获得全额奖学金赴英留学,有的考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则进入知名企业担任技术总监等。“张老师一般忙完办公室的工作后便会来到实验室,教我们实验技能,讲解实验常识。严谨的学术风格影响到每一位学生,做科研的时候我们一点儿也不敢分心,哪怕是一点错误都会被张老师严厉地批评,与平时和蔼的他判若两人。但是如果我们做出一点成就的话,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奖励我们。”张教授的学生魏少杰如是说。严谨,赏罚分明,鲜明的教学特点使得张教授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出色。
不仅如此,张教授本人的科研成果也不容小觑。现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国家发明专利6项。还担任Journal of Cata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专家。张教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完全出于对科研的热爱。当初,张教授完成博士后学业回国后,毅然选择教师这项职业,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兴趣是没有理由的,我就是喜欢做科研。我最喜欢在晚上、周末的时候写论文、做实验,因为在这个时候,没有工作上的事情,也没有任何人来打扰我。我可以专心致志地做我喜欢做的事,这样效率才是最高的。”张教授笑着对笔者说。平和的言语中,找不到一丝周末不能好好休息的抱怨,更多的是欣喜。仅仅因为没有人能打扰到他,这便是兴趣的力量,拥有无尽的动力和热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教授的努力,你我共同见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兴趣的力量,我们毋庸置疑。
追求价值 打造特色
“我们学校虽然没有名校那么深厚的底蕴,也许在很多方面不如他们。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学校很有发展的潜力,我们学校所展现出的那种蓬勃的朝气是那些学校所没有的,这也是我当初选择济南大学的原因之一。我们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张教授这样评价济南大学。显然在实际工作中正体现他所说的——打造特色:在追求科学研究促进学术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实现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品合成等方面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当提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张教授建议到:“不管社会形势如何变迁,只要脚踏实地、心存梦想,就会有所作为,有梦想才会有干劲。”谈及大学生活时,张教授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要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去创新。思想上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慢慢来,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要努力多学习一点东西,无论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是其他的技能。总之,一定不能放弃自己,放弃目标,更不能荒废大学生活。”在张教授的眼中,不论是经营一份工作,还是经营一份人生,都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打造自己的特色,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整的。或许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张教授那样的高度,但我们可以拥有张教授的精神——为梦想,寻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因为选择勇敢承担、大胆追求,所以春种秋收、果硕花繁,张教授一路走来,用务实坚定书写下多彩的人生,不曾停歇的脚步,成功当然会选择再次降临。
往期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事迹链接(请点击查阅)
组稿:刘珂珂、陈 敏
编辑:张 伟
编审: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