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由济南大学、山东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2019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中国、丹麦、美国、瑞士等2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吉春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主持。
济南大学副校长陈月辉在致辞中指出,“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许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科技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当前却面临着超采和污染的双重挑战。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下水环境,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值得共同重视和关注,同时高度肯定了水利与环境学院近年来的在水资源研究领域发展。通过本次大会,各位专家学者将为国家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挥智库作用,同时积极分享经验,讲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故事。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徐征和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水资源领域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研究与传播、学科培育和人才培养,以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为己任,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努力为国家乃至世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研讨会围绕地下水水量模拟、地下水超采区恢复与治理、地下水污染物防治、地下水污染物迁移与预测、地下水利用与保护等多项议题展开,聚焦国际可持续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和新举措,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设计丰富交流内容,会聚来自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带来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个方面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碰撞出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火花。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Tian-Chyi(Jim) Yeh教授、中国地质大学胡晓农教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Wolfgang Kinzelbach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尺度效应尺度提升”、“海水入侵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如何实现地下水含水层的可持续利用”的学术报告。其他与会专家围绕地下水水量模拟、地下水超采区恢复与治理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各参会代表剖析了地下水的问题和挑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以及其它地区的地下水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是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担负着引领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山东水土保持学会和济南大学联合主办此次研讨会,以科技创新更好地驱动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经验、做法、创新方案累积,必将推动可持续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必将为高质量和民生改善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撰稿:高蓉蓉 编辑:张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