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柳延辉研究员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并做学术报告。客座教授聘任仪式上,王志副校长为柳延辉研究员颁发客座教授证书,向客人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对给予相关学科的大力支持、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柳延辉研究员支持我校合金材料方向的建设和发展,并建立有效和持久的合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领导、合金方向负责人出席聘任仪式。
聘任仪式后,柳延辉研究员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做了主题为“非晶合金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党委书记芦令超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到场听取了报告。柳延辉研究员针对当前合金材料,尤其是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和性能优化面对的巨大挑战,提出了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和高通量实验方法,并在高性能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和探索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以最近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新工作,通过高通量方法研制出的高温高强非晶合金材料新体系为例,证明材料基因工程在新材料探索中的有效性和高效率。报告结束后,柳延辉研究员对在场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解答,气氛活跃。柳延辉研究员深入浅出、风趣横生的讲解让聆听报告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柳延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分别于2001、2004年在山东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8 年于中科院物理所取得博士学位。2007-2011 年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 年晋升为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高等研究机构的助理教授,2012-2016 年在耶鲁大学任副研究员,2016 年回国工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合金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非晶合金的探索及形成机理等方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Nature Commun.、PRL、Nano Lett.、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引用3300余次。研究结果多次被Nat. Mater.、SciTechDaily、R&D Magazine、Phys.org 等门户网站作为亮点报道,并曾入选 “Discover”杂志的“百个科学故事”、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等。
撰稿:王艳 摄影/编辑:张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