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程,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赋能新时代人才培养,11月15日上午,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济南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计算机学会联合承办的“智慧课程建设系列研讨会山东行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应用型计算机类专业院长/系主任大会(DCAC)走进高校”活动在济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的260余位计算机教育专家、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智慧课程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上,济南大学副校长徐征和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智慧课程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必须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教、学、练、评、管”全链条贯通,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他简单介绍了济南大学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希望与会专家、老师们能够借此机会深入交流,共享经验,共同为我国计算机类专业的智慧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DCAC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蒋宗礼代表研究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济南大学及各承办单位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他表示,当前我们正处在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智慧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向“学生发展中心、学习效果中心、能力达成中心”的范式革命。



在主题报告环节,五位专家围绕智慧课程建设进行了专题分享。蒋宗礼教授以“建设优质课程,提高培养质量”为题,系统阐释了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长春工业大学教授、DCAC执委王红梅在“智慧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的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基于能力图谱的课程建设新模式;山东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兴伟通过“AI赋能高校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报告,全面论述了人工智能驱动教学变革的实施路径;济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陈贞翔以“地方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智化转型升级思考与实践”为题,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计算机专委会委员、中教奇观联合创始人张靖在题为“AI大模型时代计算机类专业智慧课程建设”的报告中,前瞻性地探讨了未来课程形态的发展趋势。五位专家的报告内容层层递进,共同勾勒出从顶层设计、方法创新到落地实践的智慧课程建设全景图。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围绕智慧课程平台建设、教学智能体开发、跨系统数据融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作为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推动的首批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加快建设高水平智慧课程体系,为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贡献济大智慧。
撰稿:丁铮 编辑:刘孟頔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