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实效,11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专题集体备课会。学院党委书记刘颖超主持会议,院长杨立志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进行系统解读,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并展开深入研讨。
刘颖超在主持时指出,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的关键举措。他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聚焦“融入什么”“怎么融入”两大核心问题,结合学情特点优化教学设计,通过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样化方式,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鲜活内容,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会上,杨立志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核心内容,结合“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等关键要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他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等重要任务,这些内容既是国家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思政课的核心教学素材,要深刻把握全会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让思政课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渠道。
此次集体备课会为全院思政课教师搭建了交流研讨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方向、凝聚了教学共识。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全会精神“三进”工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孙云飞 编辑:刘孟頔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