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梁志武教授、张正国教授、韩生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日期:2025-11-18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浏览量:
字号:

11月14日,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郑州大学梁志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张正国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韩生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会前,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商华会见了报告专家。她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及化工学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请各位专家继续关心支持济南大学发展。化学化工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见,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80余人参加报告会并参与交流活动。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张彦主持。

梁志武教授作了题为“化学吸收法捕获二氧化碳的化工基础与工程示范”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从“双碳”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系统阐述了化学吸收法捕获CO₂技术的科学基础、技术原理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意义。随后,梁志武教授结合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支持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深入讲解了高性能吸收剂的设计开发、吸收-解吸过程强化、系统集成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实践,并通过详实的实验数据和工程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能耗降低、效率提升及工程示范应用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张正国教授作了题为“储热材料的热性能强化及应用”的学术报告。他指出,储热技术,特别是相变储热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在于高性能相变材料及高效储热器的开发。张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传热强化与相变储热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材料制备层面,张教授团队致力于通过多孔基体封装、微胶囊封装及与聚合物复合等策略,显著提升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如导热系数)并解决其相变过程中的液体流动和泄漏问题。张教授团队利用膨胀石墨等多孔碳材料作为载体,成功制备出系列具有高热导率和优异稳定性的复合相变材料,其导热系数最高可比基础有机物提升二百倍以上,接近60 W/m·K。特别地,张教授团队还开发了一种在120℃附近具有快速、高热量吸收特性的材料,用于抑制电池热失控,展现出显著的安全优势。

韩生教授作了题为“磁/pH响应的植物油基Pickering乳液切削液:制备、性能及油水分离效能研究”的学术报告。他指出,传统金属加工液存在润滑性能不足、易变质、环境污染大等问题,开发高效、环保的新型润滑冷却介质是绿色制造领域的迫切需求。韩生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Pickering乳液这一新型稳定体系方面的创新工作。该研究利用固体颗粒(如纳米二氧化硅或功能性复合材料)作为乳化剂,替代传统的表面活性剂,成功构建了以植物油为基础相的Pickering乳液切削液。这种乳液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较低的生态毒性,而且其独特的界面结构赋予了乳液优异的润滑性能和稳定性。

报告会后,梁志武教授、张正国教授、韩生教授参观了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省耐极端环境特种化学品重点实验室(筹)、山东省应用化学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科研实验室,与学院部分师生,围绕项目申报、科研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普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梁志武,湖南长沙人,天津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工学博士,郑州大学化工学科方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湖南大学岳麓学者领军岗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项目会评专家,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主持的“以学生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是“化工设计”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化工设计”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育团队负责人。长期主要从事二氧化碳捕获与利用、气体分离和化工过程模拟优化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在内的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30余篇(包括AIChE J. 22篇、Chem. Eng. Sci. 24篇),申请发明专利35件、已获授权20件。

张正国,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热能储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副主编及《高校化工学报》《化工进展》《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长期主要从事传热强化与相变储热技术研究,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及军工项目等60多项。在能源、化工领域主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多篇,h指数84,总被引22000余次(Google学术),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授权美国、英国及中国发明专利30多件,研究成果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应用,并获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二等奖共5项。

韩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曾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首届上海市杰出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等学术荣誉。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工与能源技术学部主任,兼任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理事、上海润滑油行业协会理事等职。长期主要从事精细石油化工、先进功能润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研发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项目及与中国神华、中国石油、宝武钢铁等企业的横向合作课题9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10余篇(SCI收录350余篇);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60余项(已授权135项,转让2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4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包括教育部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撰稿/摄影:窦尧      摄像:孙恺      编辑:刘孟頔      编审:张伟